|
|
周氏嚙小蜂培育基地,青島工作人員展示培育的過程。 周氏嚙小蜂 早報訊 昨日,記者從青島市林業局獲悉,在實施了島城首個飛防之后,我市又啟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生物滅蟲戰”。投資230萬元“繁育”了20.2億只“青島蜂兵”來圍剿美國白蛾、松毛蟲、天牛、玉米螟等林業病蟲害,林業部門在平度、萊西等區市釋放了6億只周氏嚙小蜂和4億只赤眼蜂。剩余的10億只蜂兵還在繁育中,將被投入到后續的滅蟲行 圍剿殘余白蛾戰打響 針對今年嚴重的美國白蛾病蟲害,我市林業部門首次采取了用飛機噴灑農藥滅美國白蛾的辦法。實施飛防之后,會有一些美國白蛾老熟幼蟲殘存下來。根據我市森林資源和以玉米為主的農作物的布局,我市擴建了嶗山區、黃島區生物天敵繁育基地,在平度市新建生物天敵繁育基地一處。其中,嶗山基地主要繁育管氏腫腿蜂,用于蛀干害蟲的防治;黃島基地主要繁育周氏嚙小蜂,用于闊葉林木食葉害蟲防治;平度基地擬建于大澤山林場,主要繁育赤眼蜂,用于松毛蟲、玉米螟和部分經濟林害蟲的防治。 目前,我市滅病蟲害的生物天敵基本實現自給。今年將實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生物滅蟲。今年我市投入了230萬元用于繁育“蜂兵”。目前三大基地已確定能夠繁育20.2億只“蜂兵”。其中,周氏嚙小蜂10億只、赤眼蜂10億只和管氏腫腿蜂2000萬只。根據規劃,到2020年,預計我市生產周氏嚙小蜂將達到400億只、管氏腫腿蜂18億只、赤眼蜂246億只。 首批放10億只“蜂兵” 針對上次飛防之后參與美國老熟幼蟲,昨日林業部門啟動了首個“生物戰”,在平度、萊西等地首批釋放10億只“蜂兵”。其中周氏嚙小蜂6億只和赤眼蜂4億只。在平度大澤山附近的林場,工作人員剛把一個“蠶繭”掛到樹枝上,不過10分鐘,蜂巢上已有小蜂現身,它們只有針眼大小,甚至比螞蟻還小很多,一個接著一個“小黑點”從蜂巢里面爬出來,然后慢慢飛走。每個蜂巢內有近5000只小蜂,每只小蜂能產200個卵,對付200只美國白蛾。周氏嚙小蜂的個頭微小,體細如針,身長僅為1毫米。寄居在蛾蛹內,依靠食用蛾蛹內的營養物質生存,小蜂會在美國白蛾的蟲蛹內產卵,吸取蟲蛹內的營養物質完成自身的發育和繁育后代,使白蛾失去生存所需的養分,從而將其殺死。當它們生出翅膀從蛹內飛出后,害蟲的蛹變成空殼。“寄生蜂”飛出蛹后,接著又開始尋找新的害蟲蛹寄生產卵,一年中能繁殖四五代。“寄生蜂”以蟲制蟲,沒有污染。 首批蜂兵釋放之后,后期還將在即墨、膠南、黃島和城陽區等地打響第二場“生物滅蟲戰役”。屆時除了周氏嚙小蜂、赤眼蜂之外,還將釋放管氏腫腿蜂。(記者 王磊江) 收回白蛾蛹養出天敵 相關新聞 青島市周氏嚙小蜂繁育基地位于開發區,據悉,有“森林小衛士”之美譽的周氏嚙小蜂,能將產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蛹內,并在蛹內發育成長。林業部門利用這一特性,發動群眾收集美國白蛾蛹,然后集中運送至周氏嚙小蜂繁育基地。在這里,技術人員對產下周氏嚙小蜂的蟲蛹進行處理,人工繁育“蜂兵”。截至目前,我市已收購美國白蛾蟲蛹3400多斤,這些蛾蛹中,近三分之一的蟲蛹寄生了周氏嚙小蜂幼蟲。工作人員表示,這說明經過連續7年放蜂,周氏嚙小蜂已經初步具備自然環境下的繁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