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衛生部委托中國疾控中心對市面上的進口品牌凈水器進行了安全衛生抽樣檢查,松下、三菱、3M等國際“大牌”紛紛被檢測出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等問題。衛生部隨后在其官方網站上對不合格凈水器進行點名公示。此次進口凈水器產品大規模事發,讓長期以來青睞洋品牌的消費者也開始擔憂。 安全性及性能檢測不達標 此次公布的不合格凈水器包括8個品牌的11款產品,其中,來自3M中國有限 美國派斯公司的一款凈水器此次被檢測出“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事后,派斯公司在華責任單位南京恒光凈水設備有限公司也在其官網作出聲明,指出問題出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的主機濾芯存放不當”,和3M公司給出的調查結果如出一轍,將責任指向管理中的疏忽。 據了解,除這兩家公司和百諾肯公司外,衛生部《公告》涉及的其他凈水器品牌均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松下是此次《公告》中涉及的最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品牌,在其官網上,記者沒有看到任何關于此事的聲明或解釋。記者致電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其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回應,松下日本產TK38MRF凈水器在此次檢測中產品安全性及性能檢測中未能達到標準值,被判定不合格。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已于5月接到中國衛生部監督處的通知,停止TK38MRF凈水器3個批次的商品在中國地區銷售。就問題凈水器的不合格原因,該負責人表示,事后,松下公司又對問題產品進行多次測試和第三方測試,未能查出問題和再現相關問題,進一步調查還在進行,目前不便透露。 后續處理措施遮遮掩掩 對出現問題的凈水器,3M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將采取停售、召回庫存措施,對已購買問題凈水器的用戶進行更換,已安裝該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可在自2011年5月31日起兩個月內,憑發票持凈水器濾芯到購買地免費更換新濾芯。 派斯公司也表示,已購買問題產品的顧客可在2011年6月起三個月內,憑購買憑證到購買地免費更換主機,同時對庫存產品予以召回。 同上述兩家公司相比,松下公司的后續處理措施顯得遮遮掩掩,松下并未在公共渠道主動發布問題產品的處理方案,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媒體對此事已進行多次報道,消費者可自行從這些報道中獲悉。就已出售的問題產品如何處理,該負責人告知,松下客服熱線一方面會與已購買的消費者聯系召回或退換事宜,消費者也可撥打該熱線進行咨詢,預計召回3個批次產品共計1471臺。 ■鏈接 哪種水最健康 礦泉水。真正礦泉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礦泉水實際上是人工將純凈水中加入幾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勾兌”而成的,很難保證自然比例,可能還會缺少某些需要的微量元素。 純凈水。純凈水也被稱作蒸餾水、太空水,這種水將所有有害、無害的物質、元素都去掉了。若飲用及燒飯全用純凈水,長此以往,可能會有潛在危害。純凈水用于泡茶飲用,可以保持茶水的良好口感,但不宜多用。特別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長期飲用。 再過濾的自來水。從水廠處理過的自來水,雖然已經過數十項監測,但經過水管網及水箱到水龍頭的水,最好還是使用活性炭凈化器再過濾后使用。 ■跟蹤報道 部分問題凈水器仍有售? 雖然部分企業表示將召回問題凈水器,但記者在家電賣場還是看到了《公告》中列出的部分凈水器產品。在一家電器賣場,記者發現,百諾肯牌P5250UC型凈水器依然有樣品在陳列,該型號2010-4-26和2010-5-14兩個批次的產品被檢測出“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導購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已接到總公司通知,接受用戶的退換貨要求。但至于該型號產品為何未下架,導購人員也沒有給出答案。 隨后,記者致電百諾肯設備(廈門)有限公司進行詢問,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百諾肯公司已在官網發布兩批次產品的處理決定,消費者可憑購機發票和產品保修卡免費更換或退貨,公司也已責成經銷商將庫存中的問題產品更換成新批次產品,至于賣場中未下架的產品,對方表示,應該屬于同型號新的批次的產品。 ■行業前瞻 洋品牌形象受損 此次進口凈水器產品大規模事發,讓長期以來青睞洋品牌的消費者也開始擔憂,而這種擔憂是否會對這些品牌凈水器的銷售造成一定影響? 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籌)秘書長顧久傳認為,國外品牌在此次抽檢中紛紛被“點名”緣于多種原因,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此前我國監管部門對家用凈水器的抽檢范圍主要集中在國產品牌,給消費者造成進口凈水器更安全、質量更好的“誤導”。此外,國內外水質的差異和飲用水安全標準指標的不同也是一部分原因。 顧久傳表示,無論如何此次事件對行業震動很大,對市場影響也不小。他指出,對于被點名的這些企業和產品,消費者會心有余悸,銷售肯定會受到影響。 ■記者手記 讓人失望的不僅是被“點名” 原本讓人“放心”的洋品牌也不再讓人省心了,著實讓人失望。但讓人失望的還不僅于此。雖然一部分洋品牌對“被點名”反應迅速,積極應對,立即做出了聲明,但更多的品牌在此次事件中卻選擇了沉默。沉默的原因或許是不想被關注,最大限度地減小此次事件對企業的影響。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致電《公告》中涉及的8家洋品牌企業,僅有一兩家接受了采訪,而其余的公司不是以“必須實名制轉接”為由搪塞,就是以“相關負責人不在”曲線拒絕,再就是遮遮掩掩答非所問,消極的應對方式無疑是對消費者健康的漠視,也是企業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比起被“點名”,大牌企業這種“耍大牌”的態度更叫人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