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新華社電 昨天,山東省文物局宣布,菏澤定陶境內發現一座大型漢墓,墓葬型制為“黃腸題湊”,為山東省內首次發現,也是中國迄今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的木構“黃腸題湊”墓葬。 據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介紹,定陶大型漢墓位于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公里,屬于靈圣湖遺址的組成部分。 發掘工作始于去年10月,發掘顯示墓葬整體結構呈“甲”字形,斜坡狀墓道向東。墓壙近方形,邊 據介紹,這座墓葬埋葬形式較為特殊,建筑十分考究。墓壙為人工夯筑的地上墓室,墓壙四壁采用木板貼護,木槨周圍使用了大量積沙,形成積沙槽,木槨的頂部及周邊又采用青磚進行封護,黃腸木之間采取榫卯結構相互連接。根據考古人員測算,建造這座墓所用木材為3000立方米至4000立方米,使用帶有朱書、刻畫的文字漢磚有2.3萬多塊。 國家文物局的漢代考古專家對發掘現場進行勘察、研討后認為,這座墓葬屬于西漢晚期諸侯王級別的“黃腸題湊”型制,并且是中國已經發掘的這類墓葬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保護、展示價值。 文物專家初步推斷,定陶漢墓的主人可能是西漢晚期的定陶王,但由于墓葬曾遭盜掘,隨葬文物被洗劫一空,墓主人的確切身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鏈接·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墓葬的一種埋葬制度,目前考古發現多見于漢代。據史書記載,“黃腸題湊”是設在棺槨以外的一種木結構,由黃色的柏木心堆壘而成。黃腸是堆壘在棺槨外的柏木,用柏木構筑的題湊即為“黃腸題湊”。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說,“黃腸題湊”是漢代帝王的專用葬制,其他的皇親國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經過天子的特賜才可享用。“黃腸題湊”一方面用于證明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