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十年一甲子。 六十年前,1951年7月8日,青島市人民政府建立四方區。它是青島城市文化的發源地與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更是青島城市文明的見證者與擁灣發展的橋頭堡。建區六十年的四方,是青島地理位置的中心,作為老工業區,它為青島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作為“ 長歌行 歷史雖然遠去,但并沒有消失。拂去歷史的塵埃,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幕幕生動的活劇,有影有形,有聲有色。命運的列車駛入四方火車站,海風拂過四方機廠、國棉一廠、葡萄酒廠的老建筑,海云庵的鐘聲讓時光緩慢起來,從此,這座被歷史浸潤著的老城區與老工業區,讓記憶像鐵軌一樣延綿。 最 早是明朝的“四方村”,云南等地的移民陸續遷徙,組成這個有山有海有河的清秀村莊。繼而是500多年前的海云庵,香火旺盛,信眾云集,漸次遂成青島最大的民間廟會——入選“中國十大民俗節”的糖球會。這里是青島城市文化的發源地與近代工業的發祥地,誕生了全國第一輛火車機車的四方機廠、為青島贏得“上青 天”美譽的綿紡織廠、中國第一個化學染料廠、海爾集團的前身的電冰箱廠……然而,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謝幕,老城變得斑剝,如同這座城市手心暗藏的掌紋,曲折滄桑。 如果說“工業四方”曾為中國制造作出過貢獻,那么“知識四方”謀求溢智轉化產業,正為中國“智”造打開嶄新的局面。 “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提出,讓四方作為核心主城區的區位優勢越來越凸顯,迎來了命理中等待已久的轉機,“轉方式、調結構”則像一個支點,撬動了一個被激活的四方,老工業企業不斷向郊區轉移,老廠房大量騰空、閑置,決定了四方生產型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的蝶變之路,這也將是一條集約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 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條主線,四方區正大力實施以創新為支撐的“三大轉型戰略”,實現“傳統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向服務業為主的高端產業結構轉型;工業生產型功能區向綜合服務型功能區轉型;資源消耗相對較大、環境質量相對較差、發展活力相對不足的老工業區向宜商宜居宜創業的濱海新區轉型”,努力塑造“濱 海新區、創新四方”的城區新形象。 在路上 優化空間,不只是視野宏闊的大手筆勾勒,更有具體到每一個片區、每一個節點的細致描摹。正是這種國際化的視野,科學、嚴謹的作風,確保了規劃的高起點。城市風貌的塑造過程中,四方十分注重與商業業態調整和文化旅游發展緊密結合,雖然四方區尚有12處城中村和18片具備條件的老城區沒有完成改造,有一批老企業 尚未完成搬遷。從長遠來看,這將為城區發展盤活足夠空間,是四方的后發優勢所在。近年來,四方區引進萬科、保利、中海等國內一流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老企業搬遷改造和舊城舊村改造,力求大規模成片開發、高品質全面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二五期間,四方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功能將得到大幅提高,城區環境明顯改善。到2015年,城區基礎設施完好率達到95%以上,城區主次干道全部貫通,道路完 好率達到95%;地下管網配套建設基本完成,集中排污率達到95%以上,管道燃氣氣化率和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0%;主要河道水質達到青島市地表水功能區劃要求標準;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 從利群、到樂購,整個人民路商圈的打造。從一年一度的糖球會,到海云民俗文化片區的初具規模,嘉禾路小吃街的永不落幕。從單獨的科研院校,到具有集聚效應的產業園區,從破敝老舊的廠房,到影視基地、到產業園區、到文化旅游……如今,四方老工業區的轉型發展已轉化為“磁力吸引效應”,聚集著人氣,營造著商氣, 使這塊歷史商業街區振興復興起來。 除了經濟的發展,最為四方區看重的收獲,則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自豪感的加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許曾在計劃經濟時期衣衫破蔽,也許曾在經濟轉型時期捉襟見肘,但是,卻從來不缺乏幸福感。這一切源于四方出色的民生工作。民生問題,民心所系,國運所系。這座老城,更豐富,更銳 意,是民生,是家園,是根和魂魄。 康居公寓——青島市最大的廉租房項目,總建筑面積12.3萬平方米。對于居民來說,具有持續的幸福感,遠比一場感官盛宴重要,而這就是四方的老百姓所感受到 的。鄰居節,一場場群眾活動的盛宴精彩紛呈,歡樂把人們推向了極致,也把四方的形象推向了前臺。從05年開始,四方區連續六年舉辦鄰居節,共舉辦各類活動 3106場,參與人次達到45萬人,這是四方區繼糖球會后又一重要“節日”。近年來,四方區以服務居民造福群眾為出發點,大力推進“家園先鋒”、“365 黨員工作室”、“好鄰居同樂會”、“溫馨家園”等社區建設品牌,提升社區規范化建設,這就是改善民生的“四方模式”。多年來,四方區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僅2010年一年就籌集市區兩級財政資金約16億元用于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努力使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再起航 四方,后勁十足。 它就像一架正在跑道上緩緩滑行的飛機,油箱滿載、航程明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一飛沖天。 “組團發展、兩翼帶動、軸線集聚、園區支撐”。四方的轉型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還包括投資環境、生活環境的全方位改善提升,是經濟社會的全方位戰略轉型。當前,全區正在大力實施“組團發展、兩翼帶動、軸線集聚、園區支撐”的空間發展戰略,將整個城區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組團,東部核心商務功能組 團、西部新興服務功能組團、南部文化創意功能組團、北部高端產業功能組團、中部商貿休閑功能組團,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形態和建筑風格。重點打造濱海新區、青島新都心兩個發展“引擎”,通過兩個片區的率先啟動發展,迅速形成高強度資金注入、高標準規劃建設、高層次產業集聚的發展態勢,實現率先發展、帶動發展 的目標。加快“兩橫四縱”——山東路—瑞昌路、大沙路—長沙路、環灣大道、四流南路—杭州路、重慶南路、黑龍江路等主干道路的拓寬改造及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著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商務景觀大道,輻射帶動周邊街區開發,大幅提升城區綜合功能。 2011 年3月16日,四方區舉辦中國橡膠谷發展戰略說明會,向1000余家橡膠化工企業推介了中國橡膠谷發展戰略。同時,“世界橡膠之都”美國阿克隆市還與四方區簽約為“友好合作城區”。中國橡膠谷正在蓄勢待發,借力國際優勢,打造橡膠產業“硅谷”。四方的科大都市科技園園區,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命名為“國家 大學科技園”核心園區之一和“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類似這樣的現代產業園區、四方在十二五期間共將打造九家,還有建筑創意產業園、工業設計產業園、中航科技產業園、青島生物科技產業園、汽車貿易服務園、青紡聯產業園、海爾數字服務產業園等,近年來,四方先后引進了世界500強英國TESCO、世界品牌酒 店20強新加坡尼斯酒店等一批服務業龍頭項目。目前,全區確定了“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前期)項目107個,計劃投資1068億元。 這是商業文明與城市文化的一次精彩嬗變,也是開放、交流、合作的“助推器”,他們構建出的是四方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他們培育出的,是區域經濟新的經濟增長極:產業集聚的新高地和招商引資的主戰場。 新的起點與征程,新的紀元與華章。 四方,昨天,他的民俗文化與工業文化承載著老青島的記憶;如今,一個“濱海新區創新四方”在書寫新都心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