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幾年,在地方行政等多方干預下,一些打算報考其他名校的高分考生也被“綁架”到“北清”(北大清華簡稱),讓其他高校叫苦不迭。復旦大學教授馮瑋24日連發16條微博,希望各方不要再助推“北清神話”。 副縣長5個電話 讓學生報考清華 馮瑋教授自2008年參加復旦大學在湖北的招生。2009年到2010年復旦大學在湖北三次與“北清”“短兵相接”,最終“北清”三局兩勝。 馮瑋教授介 不少名校 都遇到過同類問題 實際上,這種遭遇并非復旦特有。記者經調查發現,近幾年來,很多名校在與“北清”的“拔河”中,無論是浙大、南大還是中科大等名校,在與“北清”的“短兵相接”中,大都以落敗告終。 浙江大學有關招生人士告訴記者,去年他去某省招生時,一所中學的三名高分生屬意浙大,但在填報志愿前夕,這三名學生突然與他失去聯系。填報志愿結束后,三名學生與他取得聯系,告訴他填報志愿期間他們被學校“軟禁”,手機也被沒收,與外界失去聯系。而在志愿表上,填的也非“北”即“清”。 “這三個學生的分數,正常報‘北清’是進不去的,但能進北大醫學部和清華國防生。”浙大有關人士表示,“北大醫學部和清華國防生對中學來說也是北大清華,是他們的政績。” “莫為政績替學生選學校” 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每個考生都想分盡其用,尖子生想上“北清”本無可厚非,但不想上“北清”也被勸進“北清”,就成了一種“綁架”。馮瑋教授說,是否有學生上“北清”,竟然成了各地考核地方行政長官和校領導“政績”的指標,因此有了縣領導、校長等對上“北清”線學生的圍追堵截。這也使得“北清神話”愈演愈烈。 “有些地方確實有獎勵。”有網友表示。曾在基礎教育行政崗位工作多年的一位網友則透露,“只要有考上‘北清’,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班主任一步登天的現象年年見。” 對此,馮瑋表示,他揭露所謂的“北清神話”,并不是貶“北清”,更沒有專業的褒貶。他只是想強調一個觀點:為了政績和私利“綁架”學生前途是不地道的。 “行政干預教育,是教育的悲哀;各方‘綁架’考生,是考生的無奈;教師昧著良心‘動員’,是教師的恥辱。”馮瑋說。他希望今年招生中這種現象能夠有所改觀。(記者 徐玉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