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島膠州灣隧道是位于膠州灣灣口海底之下,是連接膠州灣東西兩岸的重要通道,它與青島膠州灣大橋、環膠州灣高速公路一起構成了環膠州灣路網,它的建成通車對拉動青(島)黃(島)兩地經濟協調發展、緩解交通壓力、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和產業結構、把青島建設成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膠州灣隧道南起黃島區薛家島,北止團島云南路、四川路隧道口,全長7800米,其中陸域段3850 ????工程于2006年12月舉行開工儀式,2007年9月進入土建施工階段。2009年12月,服務隧道工程成功穿越所有不良地質地段,2010年4月主隧道實現貫通,2011年6月30日將實現通車。隧道內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開車只需10分鐘便可往返膠州灣兩岸。由此,青島在城市建置120周年的時刻,終于結束了“青黃”不接的歷史。 ????作為我國自主設計、施工,我市獨立融資建設的青島膠州灣隧道,在施工、融資和管理等多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創下了我市市政工程的多項“之最”:科技含量“最高”、融資途徑“最活”和管理團隊“最小”。 ????科技含量“最高”,多項技術國內最先進。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公路隧道,青島膠州灣隧道的地質條件非常復雜,共穿越18條斷層(海域部分13條)。工程業主青島國信集團公司牽頭成立地質信息工作小組,實施了一系列預報措施,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物探地質預報手段,在探明地質情況的條件下把注漿堵水作為海底隧道施工的關鍵環節。此外,項目部還確立了其他15個科研課題,并委托國內權威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研究。在施工中,大量運用遠程視頻監控,多重防腐錨桿、C35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技術、新材料配合以國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施工作業,實現了安全、質量和效率的統一。 ????融資途徑“最活”,市財政不出一分錢。膠州灣隧道項目總投資32.98億元,在這中間,市政府不用從財政賬面上出一分錢,資金通過國信集團自有資金和社會融資解決。作為項目甲方,國信集團開全市之先,為隧道項目發行企業債5億元,同時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定向貸款和技術援助貸款分別6億元和2億元,及多渠道融資20億元解決了項目資金問題。在招標采購環節,項目部投入力量進行廣泛的市場詢價,編制合理的投標控制價,既保證了質量,又控制了成本。據統計,僅土建工程主體和機電設備安裝合同有效價較概算就節約近4.5億元。在工程建設環節,通過動態優化設計,根據地質情況準確調整圍巖級別,累計節省投資超過1億元。經過同口徑對比分析,膠州灣隧道投資概算明顯低于國內同類工程。 ????管理團隊“最小”,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青島膠州灣隧道采取“小業主,大社會”方式對項目進行管理,通過招標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進行參與。作為施工人員近4000人的重大工程,業主項目部僅有管理人員20名,卻吸引到包括設計、監理、施工在內的近30家“國字號”團隊參建。施工過程采取企業自檢、政府監督、社會監管、業主管理四級進行,全方位、多角度保證工程進展。(崔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