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擠火車”上班恍然如昨 橋隧時代催化老城區快速發展 憶往思今百姓暢想未來 橋隧工程作為青島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通車運營后可以影響城市的方方面面,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改變城市發展未來,能感受這些變化的自然是普通市民。“活了這么大年紀,臨老還能看到膠州灣東西兩邊能如此輕松往來,作為一名老青島,無比自豪。”這是老城區老企業里一名退休老職工的話。“橋隧通車環灣自由行,膠州灣東岸將成生活岸線,考慮到未來的升值空間,我在四方孤山附近買了一套住房。”橋隧時代來臨,這是一名中年市民作出的投資計劃。 “我想圍膠州灣轉個圈” 昨日上午,在海泊河公園內,今年80歲的老人劉東信坐著馬扎,專注地看著前面的杭鞍快速路。“聽說隧道大橋馬上要通車了,到時候我讓孩子開車拉著我跑一圈。”劉東信老人8歲時跟隨父母來青島謀生,退休前是我市一家國營企業技術工人,現在住在南寧路附近。 “一想到現在從青島到黃島,跨過膠州灣只需不到10分鐘,我就總能想起以前是如何出門行車的。”回憶往昔,劉東信念念不忘的是,當年他從嘉定路家中坐火車去婁山后上班的情景。“那還是改革開放前,當時從嘉定路附近到婁山后還沒有開通公交車,工人們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火車。我每天早晨先騎自行車到四方火車站,然后再做火車去婁山后。” 劉東信說,當時做坐火車上班的滋味真是不好受,一是上下班高峰時,整列車廂全是工人,擁擠得很。二是車座都是硬板條,車上冬冷夏熱,并且車速很慢,從四方火車站上了車,40多分鐘還到不了婁山后。“當時坐火車的全是膠濟鐵路沿線工廠的工人,經常出現的情景是,快到開車時間,有女工胳膊下夾著孩子從站外向站里跑。”劉東信說。 “東岸還是房價洼地” 對于橋隧時代的到來,與80歲的劉東信只想坐車跑一圈看看風景不同,今年34歲的市民楊勇則看好這一帶的投資價值。“今年春天時,我曾開車沿著環灣大道跑了一圈。感覺整個膠州灣東岸的變化非常大,到處是道路施工,處處見樓房建設。”正是看到橋隧時代到來后,膠州灣東岸發生的巨變,楊勇果斷出手買了第二套住房。“因為橋隧通車,黃島區房價早就炒上去了,但膠州灣東海岸,特別是四方、滄口一帶岸線的房地產樓盤,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區間內。”楊勇認為,橋隧時代,東海岸將會成為青島城市發展相當活躍的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