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例如,犯罪嫌疑人李某在2008年9月以8800元的價格,通過一家名為“美國認證協會”的組織在美國辦理了一個叫“America Technology University”(翻譯成中文是“美國科技大學”)的公司,并收到對方郵寄的帶有學校名稱的注冊證書、鋼印、公章等物品,之后又花8000余元通過對方開設了以這所“大學”為名的一個美國語音錄音電話以及一個以“-edu”結尾的美國假網站(正規的 而犯罪嫌疑人余某等人代理招生的“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英文名稱是“Columb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其網站域名為“”。而正規的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的英文名稱是“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其網站域名是“”。 更隱蔽的是,辦案民警在對起獲的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印章進行試驗時發現,此章加蓋一般顯示為“Columb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當用最大力量加蓋時,原印后面會顯示出尾綴“.Inc”(公司)。 原來,所謂“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在美國是以有限公司的名義注冊的,是一個非盈利性機構注冊的公司,并非是一所學校。 在饒明黨看來,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做法“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一般來說,想走這種捷徑獲得國外高校碩士、博士學位的受害者本身英語水平有限,也不知道應該通過哪些正規的渠道去核實上述高校證書的真實性。當犯罪嫌疑人點開相關‘山寨網站’或蓋上相關印章時,他們往往會輕信犯罪嫌疑人所說的高校和證書是真的。”饒明黨說。 在向辦案人員的供述中,多數犯罪嫌疑人都承認自己所在的公司并未取得相關的招生辦學資質和相關行政許可,在宣傳材料中提到的所謂學位證書和認證證書都是假的。 犯罪嫌疑人余某在回答辦案人員關于“你們在招生簡章上是怎么介紹這個學院證書的”這一問題時坦承:“我們介紹的是,這個學院的證書是在美國認可的,和其他的美國大學的證書是一樣的。實際上這些都是假的。” 另一位犯罪嫌疑人在回答“這些證書是真的嗎”的問題時直接答道:“不是,都是假的,但我們向客戶承諾是真的。” 假洋高校文憑買賣的地下市場有多大 并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在一開始都知曉自己所在公司的代理業務涉嫌詐騙,有的犯罪嫌疑人一度認為公司辦理的那些學位證書都是真的。 犯罪嫌疑人趙某向辦案人員供述,他2009年11月到北京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上班,主要負責招生業務,“每月2000元工資,另外加百分之三的提成”。 趙某的業務是負責“美國休斯頓大學在中國北京大學舉辦的博士生培訓班”,針對企業高層進行招生,畢業時發美國休斯頓大學博士學位證書,國外承認,但國內不承認。因為還沒有畢業的,所以趙某本人也沒有見過博士學位證書。但他的老板武某某說證書是真的,趙某也沒再多問。 但在去年7月,當媒體開始討論唐駿“學歷門”時,趙某開始對自己所代理的業務產生了懷疑。 “2010年9月,看到新聞報道唐駿的‘學歷門’時,我就懷疑我們辦的休斯頓大學博士培訓班是假的。2011年3月,老板武某某通知我們辦的美國休斯頓大學博士培訓班暫停了,因為學員要退費,我才肯定我們辦的這個班是假的。”趙某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一些犯罪嫌疑人是“被動”走上這條詐騙之路的。廖某便是其中之一。 2006年,犯罪嫌疑人廖某報名參加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開辦的美國加州管理大學學習班,當時交了6.5萬元。但廖某拿到畢業證書后,發現自己被騙了,從而知道了李某某利用加州管理大學詐騙的事情。于是,他從李某某處拿了一套美國加州管理大學的畢業材料。隨后,廖某自己成立了一家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利用從李某某處獲取的畢業材料偽造了一套美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的畢業材料,并與鄧某、李某某合作,開始走上利用國外假學歷詐騙的道路。 饒明黨告訴記者,還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在高校畢業后應聘到從事詐騙行為的那些公司,起初以為自己從事的是正規的招生代理業務,但后來發現真相后,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繼續留在了這個“行業”里。 在這個“行業”里,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證書費用和認證費用都有比較固定的“行情”。 一位犯罪嫌疑人在供述中承認,幾千元的費用“不可能得到任何大學的碩士文憑”。 “但是我也是沒有辦法,因為整個行業都是這樣。別的‘美國大學’收的費用比這個價格高得多,大家都是這樣做,明知道美國大學的證書不可能是真的。和我一樣做這種代理的人太多了,也就沒有人真的在意證書是真的還是假的了。”他說。 而當有人對公司宣稱的偽洋高校及相關證書提出異議時,犯罪嫌疑人會用“行業”內通用的“話術單”應對。 犯罪嫌疑人王某在供述中表示,他曾負責公司業務員的培訓,“告訴業務員怎么從網上找各大企業負責人的信息,之后告訴對方自己是林肯大學中國區的招生辦事處,然后按照我給的話術單子上寫的東西介紹林肯大學。宗旨就是讓對方信服我們,來交費報名。” 遇到有人對證書的性質提出質疑時,“我們有專門的話術,向客戶宣傳我們的證書能夠得到認證,是國家認可的”。 饒明黨告訴記者,從目前偵辦的案件看,假洋高校學歷買賣具有一定的規模,但這一地下市場到底有多大,暫時還無法估算。 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在供述中舉報了多位“同行”,涉及“美國瑞恩斯大學”、“美國斯特夫大學”、“加利福尼亞美洲大學”等所謂偽洋高校。其中兩位“同行”涉及的案件,也在此次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的偵辦之列。 在饒明黨看來,部分受害人的防范意識不強,也是犯罪嫌疑人得逞的原因之一。 “有的受害人在未對嫌疑人公司的資質、嫌疑人的身份等情況進行任何核實的情況下,輕易相信嫌疑人提供的招生簡章等材料及口頭承諾。有的受害人雖有所懷疑,卻未到教育部國際司涉外監管處、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等官方機構核實,僅在嫌疑人提供的山寨網站上查詢到相關信息后便支付高額的報名費和學費。”饒明黨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系了多位相關詐騙案件中的受害人,但他們中的多數人都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請求。一位受害人告訴記者,“花這點錢,對我來說,沒什么損失,反正也上過課”。還有一位受害人表示,其實一起受騙的有上百人,一個班的就有三四十人,“同學間的組織者告訴大家,最近不便接受采訪,要求大家都不接受采訪”。 對此,教育部國際司涉外監管處的工作人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電話采訪時答復稱,受害者在面臨假洋學歷詐騙的問題時,如果不便判斷的話,在選擇上應該警惕。一是要確定那家公司的性質,教育部國際司涉外監管處的網站上公布了具有資格的中介組織。二是要確認國外學校的學歷是否能夠得到教育部的認可。 “教育部認可的學校名單、中外合作辦學的名單都在教育部國際司涉外監管處的網站上有,可以去查。如果不確定的話,可以打教育部留學中心的電話查詢。”該工作人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