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島“環(huán)保哥”王德洋提著“戰(zhàn)利品”,帶領環(huán)保隊伍滿載而歸。 ????一連七年在浮山撿垃圾,“環(huán)保哥”王德洋在網上迅速躥紅,不少島城市民在其公益精神的感召下,紛紛報名參加由其帶隊的“環(huán)保百人行”活動。12日,跟著“環(huán)保哥”,一百多名市民自發(fā)組團上浮山撿垃圾,過了一個綠色周末。 ????追隨“環(huán)保哥”百人撿垃圾 ????12日上午9點30分,100多名市民從市南軟件園出發(fā),兵分三路, ????帶隊的男子叫王德洋,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是農行市南支行的一名工作人員。從2004年開始,王德洋利用周末時間,每周爬一次浮山,一邊欣賞浮山美景,一邊撿拾山間的垃圾。通過島城某論壇,“環(huán)保哥”迅速躥紅。 ????為了保護浮山美景,王德洋在網上發(fā)起了“環(huán)保百人行”活動,得到了市民的積極響應。 ????參加活動的有61歲的老夫婦,也有兩歲半的小寶寶。最活躍、眼睛最尖的是小朋友們,一來到浮山就不停地搜索著地上的垃圾。 ?“寶貝快過來,這里有垃圾,快!”發(fā)現(xiàn)了煙頭的李女士如獲至寶,轉頭沖著10歲的兒子喊道。“其實浮山比我想象中要干凈得多。”李女士說。半小時不到,李女士兒子手中的塑料袋已經滿了一半,里面幾乎全都是煙頭。 ????浮山上的垃圾并不多,只有一些煙頭、煙盒、瓶蓋等。市民們一邊登山,一邊用一次性筷子夾起這些不易發(fā)現(xiàn)的小垃圾。下山時,王德洋招呼大家把垃圾都帶到前面的垃圾桶處。 ????即使是炒作,我們也支持 ????“環(huán)保哥”走紅之后,島城網民有的稱其為“環(huán)保英雄”,有的則懷疑是炒作。網民還一度發(fā)起“人肉搜索”,試圖揭開“環(huán)保哥”的真面目。經過一番調查,“環(huán)保哥”真身浮出水面,他是銀行的優(yōu)秀白領,業(yè)績十分突出,撿垃圾不圖錢也不圖名,僅僅是出于個人的公益之心。 ????“浮山多美啊,就是這些垃圾太煞風景。”王德洋說:“我家就住在浮山附近,本來爬山是為了鍛煉身體、放松心情,一看到這些垃圾好心情就全沒了。”王德洋稱,自己撿垃圾的行為曾經遭到了不少人的猜疑,但自己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我現(xiàn)在上山就戴著耳機聽音樂,人家說什么我全都聽不見,開開心心撿垃圾。”王德洋笑著說。 ????“在網上看到了這個活動,覺得挺有意義,就報名了。”市民姚先生說,“其實‘環(huán)保哥’的職業(yè)、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成了一種公益精神的象征。退一步說,即使‘環(huán)保哥’和這次活動真的是以炒作為目的,我也會支持,因為這種行為是公益性的,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利無害,這種事情就是應該多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 ????姚先生還說,參加這次活動,最重要的是學習“環(huán)保哥”的公益精神,使得隨手撿垃圾這種行為漸漸變成大家的習慣,積少成多,造福社會。 ????這樣的活動啥時候還有? ????環(huán)保隊伍浩浩蕩蕩登上浮山,見了垃圾就撿,吸引了不少登山市民的注意。退休工人宋愛霞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在浮山上遇見王德洋一行人,顯得十分興奮,表示自己也很想加入環(huán)保隊伍,“你們什么時候還搞這樣的活動啊?上哪報名?下次能不能提前通知我一聲?”宋愛霞一連攔住幾位撿垃圾的隊員,不停地問。 ????還有一對夫婦,見到環(huán)保隊伍后駐足觀察了很久,最后問道:“這樣的活動多久舉辦一次?我們可不可以也參加?”而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則顯得有些不好意思,稱沒有預料到會有這么多市民熱心參加,此類活動之后肯定還會有,但多久舉辦一次、在哪里進行,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計劃。 ????“不一定非得參加活動,平時自己走在路上的時候也可以撿撿垃圾什么的。”旁邊有人提醒。而這對夫婦說,這種公益活動就是應該有人帶頭,僅憑一兩個人的自覺行動遠遠不夠。通過集體行動,不僅能使個人干勁更足,而且可以更廣泛地傳播“環(huán)保哥”精神,使個人的環(huán)保意識變成集體意識,最終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王德洋也表示,想成立一個登山環(huán)保小分隊,招募一些愛好運動、熱愛環(huán)保的志愿者,為浮山、為整個島城的美麗做貢獻。(文/片 本報見習記者 李曉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