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網蘭州6月3日電 (記者 馮志軍韓璐)每年五六月份,正是甘肅大部地方的農忙時節,當地的農民也由此陶醉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然而,今年甘肅持續干旱不僅使農民們無法忙碌起來,而且他們得眼睜睜看著莊稼因缺水而大幅減產、絕收,卻又無能為力。 記者3日在位于甘肅省榆中縣東南部的甘草店鎮看到,這里的農田因為缺水而開始龜裂,小麥、玉米、胡麻等農作物的葉片也出現了枯萎。“如遇豐收年,每畝地的玉米能打兩千 甘草店鎮的水質是咸水,當地農民吃水主要靠前幾年建成的121的集流窖。由于持續干旱,水窖已經干涸,目前,當地農民每天要去五公里外的地方拉水,用水成了生活最大的問題。該鎮東營村村民郭勝海無奈的說,“今年地里的玉米絕收了,不僅口糧沒有了保障,每天還得到處去拉水,活了50歲也不曾見過如此干旱的年景”。 事實上,相較于甘肅其它干旱地區而言,該鎮還屬于情況較輕的旱區。甘肅省民政廳副廳長張柯兵當日下午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去年入秋以來,甘肅降水偏少,持續干旱,截至5月31日,持續干旱已致該省424.78萬人和63.27萬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7.58億元人民幣。 “目前,甘肅旱情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甚至可能會有繼續加重的趨勢。”張柯兵解釋說,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預測顯示,未來三個月,甘肅大部地方降水將比往年偏少,但氣溫又較往年略微偏高,因此該省中、東部地區的重旱還會持續。 張柯兵介紹,在甘肅定西、白銀、慶陽等中、東部重旱區,由于從去年秋季開始,秋冬春三季連旱已致當地河道干枯,水窖蓄水嚴重不足,人畜飲水主要靠外地拉運,由于路途遙遠,運水成本從每立方米20元至120元不等。“在定西部分城區,目前不僅暫停了高耗水行業,并且對城區居民用水也是定時定點進行供水。” 張柯兵坦言,去年冬季以來,雖然政府已先后下撥過億元的抗旱救災資金,但由于甘肅近年來頻繁的自然災害,使得老百姓家底已經很薄,雖有財政救濟,但還是杯水車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