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報訊實時監測三大水庫水質并分析14項指標的自動監控系統、兩分鐘便可給出水質中重金屬含量的尖端儀器、分析土壤核輻射前要先去掉水分……為迎接六五世界環境日,昨天上午,市環保局成立37年來首次公開亮出家底,百余位市民和小學生參觀了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作為我市環境質量監測的核心部門,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目前已有340余臺先進儀器,已成為全國重點環境監測站之一,是國家近岸海域 環保家底首曝光 “第一次看見這么多先進的環境監測設備,真是太震撼了。”昨天,面對一臺臺價值百萬元的先進環境監測設備,首次走進市環保局的市民劉先生激動地說。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高純鍺γ譜儀測量系統、離子色譜儀、伽馬譜儀……一臺臺用來監測核輻射、水質和重金屬的環境監測設備,讓市民直呼大開眼界。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還為參觀市民親手演示了一番。 據了解,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是從事環境監測的公益性科學技術單位,始建于1980年11月,承擔著全市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和突發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 輻射實驗室露真容 幾十名小學生來到市環保局輻射實驗室。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后,次日的8時30分,市環保局就啟動了“應對日本地震”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對島城輻射環境狀況實施實時連續監測,而監測的“主戰場”就是這個實驗室。在講解員的陪同下,記者見到了這個實驗室的核心設備——美國進口的 “γ譜儀”,這臺儀器可以檢測土壤、水質、氣溶膠等樣品中的常見核素。這臺儀器高約1米,為圓形,直徑約60厘米。“核素的放射性很強,鉛塊可以有效阻攔輻射。這樣即便樣品中真的含有核素,放置在這個儀器內也能保證檢測人員的安全。”工作人員介紹,別看這個裝備體積不大,重量卻達到了一噸,當初他們動用了吊車才把這個大家伙搬進實驗樓。 工作人員介紹,要檢測樣品中是否含有核素,大約需要一天時間,樣品中核素的濃度越低,檢測的時間越長。要是樣品中含有大量核素,儀器可能只需幾分鐘就能檢測出來。據悉,這臺儀器不僅是在發生意外時才啟動,市環保局日常也要對島城的輻射環境狀況進行監測,現在的監測頻率為每星期一次。(記者 王磊江 通訊員 葛晶晶 許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