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赴微山 微山湖,省內最大的淡水水體,物產豐富、湖產更是出名,長途車剛進棗莊,記者就看到路邊一家家“微山湖魚館”,但直到出了棗莊市區,也沒看到一家小龍蝦店。而來到微山縣時,已是下午5點30分,記者首先開始尋找小龍蝦店,打算品嘗一下地道的微山湖小龍蝦。可打聽下來,結果卻讓記者大吃一驚。 野生小龍蝦不發到青島 微山縣只有一家龍蝦店 “以前多,哪兒都有小龍蝦,現在沒人吃那個了,整個縣城就一家專做小龍蝦的店了。”微山縣出租車司機韓師傅告訴記者,當地已經很少有人吃麻辣小龍蝦,“口味不好,而且不衛生,沒人愿意吃這個東西。”至于具體怎么不衛生,韓師傅沒有跟記者多說什么。談話中,出租車已經到了新河街的這家“盱眙龍蝦”館。 “我們賣的都是地道的微山湖小龍蝦,店名叫盱眙龍蝦是因為做法。”小店挺簡陋,店里的老板娘告訴記者,現在確實就他們這一家店做小龍蝦了,生意還算不錯。記者要的龍蝦端上桌時,店里已經坐滿了六桌客人,都點了麻辣小龍蝦。40元一盤的麻辣小龍蝦,在當地來說算是一道很貴的菜肴了,為何還有這么多本地人吃呢?鄰座的一名小伙子道出了玄機,“這個店做龍蝦出名,全都是野生的,湖里捕的吃著放心。”熱心的微山小伙子還給記者傳授吃客經驗,“你看小龍蝦尾巴都是蜷著的,這就是活著下鍋的,然后你看看小龍蝦的肚子,野生的絨毛少,沒有黑點子,就連腸子都能看得清楚。”記者一看,果如其言。 盛放小龍蝦的塑料筐就放在記者對面。大廚從塑料筐里稱出半斤龍蝦之后,接著就送到廚房加工。“不是說龍蝦很臟嗎?你們也不好好刷刷?”對于這個問題,老板娘笑著說,這些龍蝦都是湖里清水長大的,頂多有點沙子,沒有淤泥,用水一沖就可以下鍋了。“養殖的不行,必須好好洗才能吃,我們這里沒有養殖的。” 記者跟小龍蝦店老板娘聊起來得知,他們店里的小龍蝦都是從附近大集上進的。“那里有很多收購站,不收養殖的,只收野捕的。” 收購站拒收養殖蝦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就來到了微山縣城后街的縣城集市——四季青市場。這是當地唯一的一個農產品交易市場。走進一家“誠信湖產品收售行”,記者看到了一筐小龍蝦。“這是昨天剩下的,今天的還沒收上來呢。”收購行的經理張孝軍說。“你們這里有沒有養殖的?”聽到記者這樣問,張孝軍立刻搖頭,連聲說沒有,“我們這里從來不收養殖的,只收野捕的,養殖的沒法賣。”張孝軍告訴記者,現在微山縣周邊養小龍蝦的很少。“養小龍蝦不掙錢,都養螃蟹,養魚了,還有養王八的。”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市場上的幾家湖產收售行,都說自己沒有養殖的小龍蝦,收也只收捕上來的野生小龍蝦。榮軍螃蟹批發商行的孫老板告訴記者,野生的和養殖的很好分辨,養殖的一看就臟、有異味,而且殼硬肉少;野生小龍蝦肉滿滿的,不用洗就很干凈。“你去蔣集村看看,那里有個龍蝦市場,我們的龍蝦也是從那里收的。” 野捕小龍蝦不發青島 上午10點多鐘,記者來到蔣集村的龍蝦市場,又跟隨湖產販子的一輛三輪車,來到他們收貨的微山湖大堤。 10點半左右,一艘艘鐵皮船緩緩靠近大堤,整個收購過程非常秩序化。而其中的一個特點就是,每一個收購商都只收購一種水產,你收購了青蝦,就不能再收螃蟹;收了螃蟹的,就不能再收龍蝦。整個大堤上,只有一個人在收購小龍蝦,他的名字叫崔修寶,當天他收購了大約1500斤野捕小龍蝦。坐著崔修寶的車,記者前往他的龍蝦加工點。開車的是崔修寶的侄子,他告訴記者,微山湖地區一天的野捕龍蝦數量也就在五千斤左右。 收上來的小龍蝦運到加工點之后,崔修寶的家人們已經等在那里,他們開始根據個頭分裝這些小龍蝦,準備運出去。“當天這些貨就能全部發出去,存不下貨。”崔修寶的家人告訴記者,這些主要發往北京、徐州、濟南,還有部分南方城市,其中惟獨沒提到青島。“以前往青島發過,數量不是很多,今年還沒往青島發過貨。”崔修寶的家人說。 而在記者走訪的多家經營小龍蝦的收售行中,今年都沒有向青島發過貨。當記者說明已經有微山湖小龍蝦出現在青島市場上后,當地業內人士表示,有可能是從養殖場發出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