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發生的日本大地震余波未了,搜狐網就用和新聞賽跑的速度推出了第一本由網友撰寫的“微博體”地震書。
這本名為《大頭條:“3.11”日本大地震搜狐微博全紀錄》的書,所有內容來自網友在搜狐微博上發布的關于日本大地震的消息和見解,配以震撼的現場圖片和背景資料。據悉,本書將于5月10日在當當網上進行在線銷售和推薦。
在Web2.0出現之前
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以微博為代表的交互式傳播工具,改變了媒體的版圖。不夸張地說,我們正在進入了一個“新聞維基時代”。每個人——參與者、見證者、紀錄者、評論者、旁觀者——都因為有了這樣的表達工具,一躍成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八仙過海,用群體智慧把事件和話題編織得史無前例的豐滿和確鑿。
《大頭條》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微博體”,不僅僅因為它源于微博,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現的一種清新而又自然的表達方式。每一條微博,雖然不過三言兩語,但正因為網友用家長里短般的“人話”取代了枯燥成套路的“官話”,讓讀者對這場巨大人類災難更加感同身受,意義和反思也得到了立體化的延展。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張朝陽先生親自為本書作序。日本大地震發生后,張朝陽連續十幾個小時在微博上關注日本地震。他說:“當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身處災區一線的親歷者。”“微博能把那些有credibility的人的觀點瞬時傳達出來,而且是零距離、無損的,內容都是他本人發出的,沒有經過轉手變形。這在中國大眾缺乏對公眾媒體平臺的信任的情況下,就顯得稀缺而彌足珍貴,所以說微博對社會起到了極其大的穩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