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島大部分醫院中,已經有20-50種藥品出現 “降價死”(李帥 畫) ????“紅霉素注射劑自從去年降價到1.29元后,不久就斷貨了,此后就一直沒供貨,只有換別的抗生素藥。”記者深入醫院調查采訪有關“降價死”藥品時,多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說,每次藥品大范圍降價之后,都會有一些藥品消失。據統計,僅近兩年,青島大部分醫院中,已經有20-50種藥品出現 “降價死”。 ????“紅 ????“紅霉素注射劑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藥品,但從去年5月份開始就基本進不到貨了,醫院只能想辦法用別的同類藥品替代。”據海慈醫院藥品采購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去年5月份山東省掛網招標時,紅霉素針劑(0.25克/支)價格為1.12元,銷售價為1.29元,這比此前的銷售價格降低了近80%,中標單位是大連美羅制藥公司。可時過不久,醫院打算進貨時,卻發現這種藥品斷貨了,對此生產廠家解釋為 “原料漲價,生產此藥品虧本。”據介紹,紅霉素類的藥物,另外還有紅霉素片和紅霉素軟膏,各醫院均不缺貨。“不但我們醫院沒有紅霉素注射劑,其它醫院也沒有,因為按規定不能去別的單位進貨,醫院已大約有一年沒使用這種藥物了,只能用其它抗生素注射劑替代。”這名工作人員說。 ????“死亡”現象 ????價格調整總有藥品“死”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算起,藥品大規模降價有30多次,幾乎每次價格調整都會導致一些藥品的消失。”青醫附院藥品采購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張輝在接受采訪時說,其中包括發改委27次降價、基本藥物價格調整,山東省藥品掛網招標以及青島市的6次藥品招標,每次招標都會有一次大的降價。然而,隨后醫院藥品采購人員就會發現部分降價藥無藥可進。 ????據了解,最近的兩次藥品降價分別是:3月28日發改委和4月15日山東省下通知所做的價格調整,雖然目前尚未出現“降價死”的藥品,但已有幾家醫院的藥劑科接到供貨商通知,指名有的藥品即將斷貨,其中一種名為非諾貝特分散片(規格為100mgx12)的,此前的售價是21.85元,發改委要求最高零售價為1.6元,廠家認為繼續供貨純粹是在“做賠本買賣”。 ????兩年消失50多種藥 ????“近兩年來,我們醫院已有50多種藥品沒進到貨了。”張輝告訴記者,其中有種藥品為“注射用鹽酸頭孢吡肟”(1克/瓶),其商品名為“來比信”,降價前的零售價格為90元,而按照發改委的通知要求售價后為37.8元,如今這種藥品早就“不見影子”了。據了解,因降價而消失的藥品覆蓋范圍較廣,涉及到多個科室,如眼科、皮膚科,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既有抗生素,也有中成藥。雖然各醫院的用藥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但近兩年來消失藥品均在兩位數。 ????“162種藥品名單出爐后,泰得欣的用藥問題就一直在協商,供貨商提出利潤降低要斷貨。”市第九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譚海玲介紹,泰得欣是一種進口藥品,以前價格是1克50元,降價后為11.3元。記者從青醫附院和海慈醫院了解到,如果泰得欣斷貨,只能用另一種名為“復達欣”的抗生素替代,復達欣也是原研進口藥,1克的定價是55.3元,海南海靈生產的頭孢他啶1克也要55.6元,這些價格比泰得欣的原價都要貴。 ????“死亡”原因 ????藥廠沒錢賺了? ????“現在的藥品是由政府調控和市場調控相結合,價格的變化發改委和物價部門說了算,但生產和流通卻掌握在藥廠和供貨商手中,一旦無利可圖,藥廠和供貨商就會釜底抽薪——斷貨。”青島阜外醫院藥劑科主任孫文娜透露,在發改委發出降價通知后,她就接到了供貨藥廠通知,稱“因降價賠本”無法繼續供貨,提醒他們早做準備。 ????青醫附院的張輝分析認為,醫院買藥并不是直接從藥廠進貨,因為一個醫院使用的藥品種類達到2000余種,不可能與一個個的藥廠單獨聯系,大多數都是通過藥品經營公司進貨,若藥品供應不上來,醫院也沒辦法。由于藥品的進貨渠道都是衛生行政部門通過招標形式固定的,醫院無權隨意改動。“藥品價格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從主觀上來說,藥品降價是件好事兒,但若真降到商家不能承受的利潤之下,他們切斷貨源就不難理解了。”張輝說。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獲悉,一種名為維腦路通(曲克蘆丁片)的常用藥在藥店買不到了,原因是原材料上漲導致企業停產。記者隨機選擇幾家藥店調查還發現,不但1元以下的低價藥早就沒了蹤影,5元以下的也越來越少。對此,制藥廠工作人員表示,從去年9月之后,由于原材料上漲,制藥廠就不再生產這種藥品了,現在市場上能買到的都是存貨而已。 ????據了解,曲克蘆丁片的原料供應單位也因為材料缺乏以及價格上漲的原因,無法持續供應原料,目前這種藥品的成本價就達到一瓶3.5元,比銷售價2.4元貴了一塊多錢。 ????醫院對藥廠沒招? ????除了國家發改委的價格調控,山東省藥品統一掛網招標也是藥品降價的一個途徑。據悉,自從去年上半年此制度實施后,已經有多種藥品在醫院消失,以替硝唑注射液(0.8克×200毫升/瓶)為例,它的價格從22.6元降到2.99元,這種藥品降價前在海慈醫院臨床上每月能使用600多瓶,藥劑科的工作人員現在非常擔心這種藥也會斷供。 ????“每種藥品一般只有一家中標單位,掛網招標后山東的醫院只能從這些單位進相應的藥品,否則就是違規操作。”市第九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譚海玲告訴記者,紅霉素注射劑的消失也是這個原因,廠家在投標的時候很積極,可中標之后不久就宣布停止藥品的供貨,醫院對此毫無辦法。因為在招標時并沒有任何約定,藥廠斷貨也不用承擔責任。藥品的監管十分嚴格,尤其在全省藥品掛網招標后,一種藥品原則上只有一個廠家供貨,一旦斷貨,醫院就成了“無米之炊”。 ????“死亡”診治 ????建立追責制度 ????“一些藥品的消失與醫院沒有什么直接利益關系,可很多人卻誤以為是醫院做手腳,導致藥品沒得賣了。”一家醫院的藥劑科負責人向記者訴苦稱,藥廠不生產、中間商不供貨,醫院也沒有其它途徑購買。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在“一方面高價藥屢見不鮮,另一方面低價藥頻頻退出市場”的現實面前,不排除個別“黑心醫生”與醫藥代表相互勾結。 ????一名在衛生系統工作多年的醫生說,目前藥品招標的機制還不十分健全,建議建立追責制度,以防藥廠在中標后停止供貨,從而不斷上演“降價、藥品消失、高價藥替代、再降價、再消失……”的鬧劇。另外,他希望醫院能加強監管,消除醫藥代表和“黑心醫生”在醫院內的生存空間,增強他們的“違規成本”,減少這一環節對藥價的影響。(陳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