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5月2日訊 五一小長假即將進入為期,不少游客還在依依不舍的和島城美麗的風景合影。為了保護青島的特色建筑,我市日前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全市范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素普查和認定工作,確定了3605處保護點。另外,記者從市規劃局了解到,今后我市將根據各保護點的現狀,采取繕維護加固、恢復性建設、拆除重建等方式進行建設。 ????劃定3605處保護點 ????島城素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聞名于 ????“以市北區為例,主要有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和黃臺路歷史文化街區和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規劃時,在該區域內應注意對文保單位、歷史優秀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風貌和歷史環境等予以重點保護。”市規劃局局長王亞軍表示。 ????三種辦法進行保護 ????在保護區內,出了特色建筑外,還有不少是民居,仍有市民在此居住。記者發現這些房屋,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風雨蠶食后,不少房屋已經不太適合居民居住,一方面是要對老建筑進行保護,另一方面有需要對居民的居住條件進行升級,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成為市民專注的焦點。 ????對此,王亞軍表示,|根據各個保護區不同的特色和現狀,我市準備進行三種類別的改造。對確需改造的破舊建筑,分類采取修繕維護加固、恢復性建設、拆除重建等更新改造措施。“例如德平路7號和上海路片區都位于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范圍內,該片區部分現狀建筑破舊,居住環境較差,設施不配套,確有改造的必要性。目前區政府正在進行前期調研論證。”王亞軍表示。 ????與此同時,王亞軍還表示我市還將采取捆綁改造、異地安置等方式,研究解決資金不平衡問題,合理疏解老城區人口,努力突破風貌區內居住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的難題。通過老城區保護性的更新改造達到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切實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的目標。(記者 劉澤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