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記者 雒宸 王熠 ????2010年12月29日,青島港全年貨物吞吐量達到3.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200萬標準箱,提前三天實現全年生產目標。至此,“十一五”期間,青島港港口吞吐量年均遞增13.5%,完成吞吐量14.5億噸,集裝箱4945萬標準箱,均比“十五”翻了一番還多。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看來,奇跡的背后,是青島港依靠創新獲取了不竭動力。 ????創新發 ????2010年6月12日,青島港第六屆科技大會召開。閆志庭身披紅綬帶作為科技創新突出拔尖人才,登上主席臺,從常德傳手中接過了榮譽證書和3萬元獎金。 ????作為青島港大港公司工具備品隊的隊長,參加工作30多年來,閆志庭和他的團隊從小處入手,先后研制、革新了25噸礦石卸船專用斗,多用途吊叉車下艙屬具等499項工屬具革新項目,有18項獲得國家專利?!艾F場有什么樣的貨種,我們就有什么樣的工具”,閆志庭說。 ????在青島港,像閆志庭這樣的“能人”還有很多。 ????常德傳經常鼓勵員工:“創新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只要能更好地解決港口發展的實際問題就是創新?!薄笆晃濉币詠恚鄭u港員工創造的各類科技成果多達1600多項,以取得優秀創新成果的員工名字命名了1500多項員工品牌。創新發展的潛心實踐,正在成為推動港口科學發展、決勝未來的強大動力。 ????20多年來,青島港年年進行技術工人考工晉級;年年開展技術大比武,基層單位月月開展技能競賽。每季度集團和公司都要進行一次科技進步成果、工屬具革新成果、千項軟件成果的評比表彰;每季度對員工“金點子”、員工品牌給予表彰獎勵;無論年齡,無論崗位,只要是有助于港口的發明創造就給予獎勵。 ????前港公司在裝車機臂架頭部分叉漏斗處加裝兩條皮子,解決撒漏問題,以“零投入”帶來70萬元的“大效益”;油港公司通過對碼頭絞纜機黃油杯改造,大大提高潤滑效率和潤滑質量;集裝箱公司創新服務質量,縮短外集卡車在場時間,使集卡車收發箱在港時間平均30分鐘下降到了平均18分鐘……在青島港,由工人們完成的發明還有許多。袋裝貨成組移動碼包平臺、小吊自動摘鉤、篷車袋裝貨物裝車推車器、庫場圖形信息管理系統,都是基層職工破解“五大難題”的勝利果實。 ????青島港還連續三年在全集團開展群眾性的“千項軟件開發應用”活動,開發出軟件成果3148項。2010年,青島港完成科技創新、工屬具革新成果295項,軟件開發應用成果1182項,這些成果應用進了科室、進了基層、進了班組。 ????2011年1月,常德傳帶領機關干部來到碼頭上“冬練三九”,與工人們一起勞動。這個冬天的勞動與以往不一樣:從縫包到碼包再到裝車,全過程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常德傳和裝卸工人們整個過程一個包都不用搬! ????“不出大力、不流大汗,效率高了,每天還能多賺50塊錢!”工人們用最通俗的語言形容創新帶來的成效。 ????創新讓碼頭更安全 ????2011年2月18日凌晨,滿載1.77萬立方米原木的“可維”輪即將結束作業離港。船艙里,挖掘機靈活伸展抓具,“空無一人”;碼頭上作業現場,裝載機來回穿梭,“空無一人”。這就是科技創新帶來的效果——“原木裝卸作業無人化”。 ????“上世紀80年代干原木,那可是敢干不敢看!沿海港口沒有一個不打怵的!”裝卸隊隊長陳守升是一個有著近30年裝卸經驗的“老碼頭”,回想起20多年前的場景,他的臉色立馬就暗了下來。 ????“那時原木卸船,尤其下艙作業時,我們要拖著沉重的鋼絲繩扣,從重達幾噸的原木縫隙中穿過去才能吊卸。加上原木濕滑、船舶搖擺、機械作業,原木隨時可能松動,稍有不慎,非死即傷。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有一段時間,幾乎每條原木船裝卸作業,都要發生致殘甚至致死的事故。我們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一下艙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著上來……” ????因無法解決原木裝卸作業的復雜性和高危性難題,原木貨種曾經退出青島港的裝卸歷史。 ????2010年,青島港對原木裝卸作業過程進行刻苦攻關,破解難題——艙內改裝挖掘機抓具和門機抓斗,用挖掘機替代人力;碼頭上劃定隔離區域,進行無人化作業;拖車運輸制作專用高邊“羊角”,避免原木滾落;碼垛作業采用抱夾和曲臂吊配合碼垛,人員不用再上垛作業,徹底實現了原木裝卸作業的“人木分離”。原來一個班一個點需要10個裝卸工人,現在一個班一個點只需要4個裝卸工人。 ????科技創新讓工人們更安全,碼頭上裝卸效率更高,工人們干起活來干勁十足。 ????創新生產模式 ????“這是你的礦石市提提貨單,請保管好?!眮碜匀R鋼的汽運司機李師傅接過配貨站打印的電子提貨單,駕駛著車輛向港內駛去。與此同時,他的提貨單信息也隨即傳輸到了庫場隊的空車過磅系統中,在隨后的驗車點驗車、裝載貨物、重車過磅、重車離港的整個過程中,市提車輛每個環節的信息都被一一記錄在系統中,從而實現了從疏運計劃到最終出港的全程跟蹤、全面控制。 ????青島港前港公司安技部趙偉麗說,傳統的港存貨物管理僅靠人工記憶和手工錄入,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錯,理貨數據的采集時間最長要滯后現場生產24小時以上,一晝夜的數據全部處理完畢需要一個白班,各部門需要的數據要48小時后才能看到并使用。對此,趙偉麗向公司建議創新改進市提流程,打造了堆場貨物管理操作自動化系統,在汽車疏運中,采用RFID、條形碼、GPS無線數據采集等綜合信息技術對礦石煤炭碼頭貨物實行智能化管理,實現現場理貨數據的動態處理。 ????堆場貨物管理操作自動化系統的建立,極大地提高了裝卸效率,2010年,礦石接卸“孫波效率”3次打破世界紀錄,裝卸效率達到6769噸/小時。同時,通過自動化、協調化、可視化采集數據,建立了貨物全程跟蹤系統,實現與海關、港口公安全面全方位監控,大大加強了貨物管理的安全性。 ????創新給青島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青島港人已經把創新戰略寫入了“十二五”發展規劃?!啊濉陂g,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建好創新強港,奪取更大的勝利?!背5聜餍判氖恪?/p> ????(3月4日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