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新華社 東莞消委會發出消費警示 網上團購需特別小心謹慎 在團購網站上以折扣價購買了一份東莞某美發店的燙發券,卻把頭發燙焦了,最后只能把頭發全部剃掉。像南城的張小姐這樣遇上團購糾紛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中國消協發布的信息顯示,網絡團購已經成為投訴量上升最快的虛擬消費類型。 認清資質再團購 東莞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提醒消費者:網上團購需特別小心謹慎。選擇團購之前,應先看清團購網站的資質,是否有聯系電話、地址以及在工商局是否有相關注冊信息。此外,盡量在正規的大網站購物,不要被那些所謂超低價、超折扣花招給忽悠了。 “千團大戰”令團購成新投訴熱點 2010年是團購元年。各類團購網站已經從“星星之火”,上升到了“可以燎原”之勢,由“百團大戰”發展為“千團大戰”的局面。 但是,伴隨著網絡團購的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的“怨聲載道”:實物質劣跟網站圖片不符,不兌現全套服務、添加隱性消費條件,虛報參團人數…… 近日,記者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和中國商務信用平臺(BCP)上瀏覽發現,關于網絡團購的投訴數量相當多。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短短一個月內關于網絡團購的投訴就已超過400條,而在BCP網站上,團購的投訴占據了三個月內數百條網絡購物投訴的大部分,投訴內容主要為合同承諾未達到、虛構或夸大商品信息和產品服務問題等。 大團購分站和本土團購在東莞并存 經過一年的成長,團購網站的力量已經明顯分化成幾個力量陣營,東莞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鄧國平介紹說,知名度較高、排名靠前的大型團購網站在一線城市布局完成后,迅速將目標瞄準二、三線城市。 據團購導航網站的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1月~2月國內除北京、上海、廣州之外的二、三線城市,團購銷售額顯著增加,達到3.83億元,占比46.2%。據悉,目前至少有20家大型團購網站在東莞設有分站。 與此同時,從2010年起,東莞也陸續涌現了一批本土團購網站。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東莞本土的幾家團購網站均是以“文化傳播公司”、“通訊電子公司”等名義注冊,注冊地點和辦公地點均設在東莞,據東莞某本土團購網站總經理張先生介紹,除了提供少量商品團購外,主要提供的團購服務也主要集中在市區和鎮街,包括各種美容、美發、美甲、餐飲、酒吧、KTV等消費場所。 張先生還透露,由于成立時間短、力量薄弱等原因,目前東莞的團購網站月銷售額都在幾萬至幾十萬元之間,屬于中小團購網站,因而比起國內一些知名的團購網站來說,在價格優勢、服務質量和品牌選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每天的開團人數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六百人,不像一些大的團購網站往往一天有數千人參團?!?/p> 團購陷阱多 消費者很迷茫 記者在南城某寫字樓下隨機采訪了10名白領,7人表示自己參加過網絡團購,其中5人對團購結果“很不滿意”,認為“團購陷阱多”。 吳先生不久前在網上團購了一份東莞某美容院的護理套餐給女友陳小姐。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女友到該店消費時卻被告知,網站上所描述的套餐兩部分并不能一次性使用。而原本60分鐘的臉部護理,卻只進行了40分鐘就結束了,對此美容院給出的理由是“團購的就是40分鐘”。在護理過程中,美容院工作人員不停地推銷產品,之后還隔三差五地給陳小姐發短信、打電話推銷美容套裝,讓陳小姐煩惱不已。 “未消費、不退款”是目前團購行業普遍的模式,也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鄧國平介紹說,因為大多數團購都是先付款后消費,如果你在某團購網站上付了款,最后又沒有及時消費的話,團購網站并不會退款,這筆錢就進了他們的腰包。 在常平一家臺資企業做文員的江希迄今為止團購不止30次,但是她說,“很多團購都沒有消費而白白浪費了。有時候由于太忙,有時是因為預約不上,每次打電話預約都約不上?!?/p> 團購準入門檻低、維權難 曾在東莞一家團購網站工作的技術人員小邵向記者透露,建立團購網站的技術門檻很低:買域名和空間、團購網站源代碼等的費用加起來不到200元,只需幾臺電腦、幾名懂技術的人員就可以建起一個團購網站。而缺少監管也是導致團購市場混亂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小的團購網站所公布的公司電話、地址虛假,也是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的重要原因,鄧國平說,更有甚者干脆捏造一個公司名稱,消費者發現受騙后很難再找到該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