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洗車間里污水橫流 餐具就是用這樣的水清洗的 工作人員的手套臟的看不出原來顏色 消毒機內食物殘渣已經發酵 經過這樣的清洗,“消毒”餐具出爐了 ??? 清洗后的餐具放在骯臟不堪的塑料箱子里,洗碗機里污物發酵,消毒劑竟是三無產品……昨日,記者探訪島城多家消毒餐具生產單位,發現消毒餐具的“消毒”過程實在讓人心驚膽戰,清洗車間里污水橫流,到處是令人作嘔的食物殘渣。這些所謂的消毒餐具被包裝好后,送往市區的多家中小型餐飲單位供消費者使用。 清洗車間 —— 到處是污水殘渣 昨天上午,記者跟隨市衛生監督局執法人員來到嶗山區中韓街道的劉家下莊社區,在小巷里穿行良久后,終于到了一家名為眾合嘉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消毒餐具生產單位,在廠房內已經堆積了二十幾個箱子,里面裝著印有“福康”標識的消毒餐具。記者發現這些塑料箱子特別臟,上面還殘留著食物殘渣和毛發,很明顯是用來裝臟餐具的,可現在卻裝著清洗后的未包裝餐具,沒有蓋子的箱子,則用破舊衣服和毯子蓋著。 記者在現場發現,廠房面積不小,里面擺著兩套洗碗機,但都沒有開動起來,地面上污水橫流,到處是食物殘渣,雖然是冬天,卻還散發著一股餿臭的氣味,記者和執法人員只好踮著腳尖往里走。靠窗戶的一側有6名女工正用水清洗剛送來的餐具,“看看這些水,都變成什么顏色了?”執法人員質問這些女工,記者看到大水箱中浸泡著不少餐具,水又黃又綠。聽見執法人員批評,車間負責人趕緊吆喝著換水。 消毒機 —— 污物在里面發酵 “這里已經很正規了,有好幾臺洗碗的機器。”執法人員檢查時,一名自稱老板朋友的中年女子來到車間,想方設法與執法人員搭訕聊天,希望執法人員終止檢查。聽了中年女子的辯解,執法人員帶著她走到餐具消毒機旁邊,指著消毒機內黃綠相間的一堆垃圾問是什么東西,對方支支吾吾地說不上話。 “消毒機里塞滿了食物殘渣,甚至已經發酵長了毛,這種消毒機器怎么能起到消毒作用?”市衛生監督局執法人員表示,這里的工作環境太臟,所謂的消毒只不過是用水清洗,在消毒機器里走一遍,這樣消毒出來的餐具,還不如用自來水沖洗的干凈。 消毒過程純屬糊弄 所謂的消毒餐具,真的消毒了嗎? 采訪中,記者始終存著這樣的疑問,在嶗山區董家下莊社區的一家消毒餐具車間中,記者再次發現不嚴格的消毒程序,本來餐具的消毒過程需要經過粗洗、消毒劑清洗、洗碗機內消毒、包裝這四部分,可執法人員發現這家消毒單位有一半的程序沒做好。 “這家單位將臟的餐具直接泡進混合了消毒劑的水中,取出的餐具看上去挺干凈,實際上還很臟,應該再洗一遍,可現場發現他們只經過一遍粗洗就開始烘干包裝。”市衛生監督局稽查科主任亓蓉介紹說。執法人員現場檢查還發現,洗碗機太臟,甚至比洗完后的餐具還臟,出口的簾子上黑乎乎的,沾了不知道多少油漬。 消毒劑都是三無產品 記者采訪時發現,受檢查的單位使用的消毒劑都是大塑料桶裝的,外面沒有任何標識,不知道生產廠家、日期和地址,甚至成分也沒有注明。 在一家消毒餐具生產企業,執法人員發現了一批標注為“餐具浸泡粉”、“高效洗瓶添加劑”的東西,外包裝上沒有成分標識,看不出來里面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對人體是否有害。 “很多消毒劑里面都是含氯的化學劑,一般保質期只有5個月,過期后里面的主要成分會開始變質,消毒功能會弱化。”執法人員介紹,現場執法來看,很多消毒單位使用的消毒劑都是三無產品。 “康樂潔”真的“潔”了 被早報曝光后企業老板痛下決心整改 去年6月份,記者跟隨執法人員檢查消毒餐具時,一 家名為“康樂潔”的消毒餐具生產單位被早報曝光,并受 到衛生部門的嚴肅處理。事后,該單位重新做了裝修和調 整,并花費13萬元購置了一整套清洗消毒設備,重新上馬做餐具消毒。昨日,記者跟隨衛生監督局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家單位的生產環境和產品都產生了巨大變化,這讓執法人員都十分吃驚。 “去年被早報曝光后,我想這個買賣還得干下去,而且要想長期干就得正兒八經的,環境、設備和人員都得調整。”“康樂潔”消毒餐具負責人劉濤告訴記者,為了重新獲得生產資格,他花了20萬元做裝修、買機器,購置了自動洗刷機、高溫消毒劑和自動清洗機,現在每天能消毒1500套餐具,生產量算是比較小的,但足夠自己現有的客戶使用。 劉濤告訴記者,重新開張后,自己的生意在逐漸變好,雖然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但業務量卻一直在增加,“以前做得不正規,每套餐具的成本大約在3毛錢,現在算上耗電、房租和人工費,成本到了6毛錢,而送到餐館里,也就是賣到7毛錢。”劉濤表示,雖然利潤降低了,但從長遠看,這才是賺錢的根本,而且自己也能心安理得。 讓劉濤很郁悶的是,不少小作坊式的消毒企業給他的壓力很大,由于小作坊成本低,往餐館里送只收5毛錢甚至更低。 記者調查 消毒餐具成了“被消費” “對不起,我們店里只有消毒餐具,沒有普通的筷子和杯子。”昨日,市民孫先生在臺東一家小吃店吃面,發現連這樣的小店都是用價值1元的消毒餐具,而且店里還不提供免費使用的餐具。 近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消毒餐具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絕大多數餐飲單位中,盡管備受爭議,但免費餐具的確在慢慢消失。 昨日,記者來到臺東、棧橋、洛陽路周邊的餐飲單位探訪,發現九成以上飯店都在使用價值1元的消毒餐具,僅有少數幾個烤肉店和小吃店還在提供免費餐具,其中多為早已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筷子。 “收費的消毒餐具在中小型餐飲單位中使用最多,大飯店則很少用,他們自己做消毒處理。”市衛生監督局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按照一人一套來計算,青島每天使用的消毒餐具大約在十幾萬套。 “用1元的消毒餐具,不僅省下了人工費,還能在中間賺點利潤,這恐怕是多數單位使用消毒餐具的利益動機。”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消毒餐具的進貨價格一般在0.5-0.7元左右,如果每天使用200套餐具,飯店不費任何力氣就能賺到幾十元,而且還省下了清洗碗筷的人工支出。 “我們的餐具送到李滄和嶗山區的小餐館用,一套大約7毛錢。”記者昨日采訪時,一家消毒餐具生產廠家負責人介紹,根據餐館的需要,他們每隔一兩天去送一次貨,并將臟餐具回收回來,送貨的時候餐館老板從來不關心餐具是否干凈,而是想方設法地降低消毒餐具的價格,以獲得更多的差價。 消毒餐具不該收費 青島市消保委認為,餐具是用餐必備用品,餐飲企業應當向消費者免費提供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的餐具。 記者采訪律師了解到,餐飲企業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免費消毒餐具是應擔負的法定義務,而該項服務所產生的費用作為經營成本的一部分,理應由餐飲企業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