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建生,教授、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認知語言學協會理事,湖南省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資料圖片:中國教育報) ■漢語和英語是兩個不同的語言系統,不同的語言系統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它們矛盾地影響著幼兒思維,使幼兒無所適從。一味追求幼兒“早學”、“多學”、“學深”和“學快”,只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外語的啟蒙并不是越早越好,幼兒應當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再學習外語。如果有了漢語知識做鋪墊,再開始學習外語,勢必使學習者感覺如魚得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如今,幼兒過早接受知識啟蒙的現象愈演愈烈,其中又以學外語問題最為嚴重。據媒體報道,“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外語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已被年輕的父母奉為培養孩子的圭臬,這導致了幼兒外語啟蒙越來越早,各種早期外語補習班辦得如火如荼,幼兒園也普遍開設外語課程,甚至出現了幼兒連漢語“再見”都說不好,卻能流利地用英語說“bye-bye”的現象。 出現這種盲目跟風的現象,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對語言學習的規律不太了解,把幼兒和成人混為一談。其次,是對語言本質不了解,把母語和外語視為同一種語言。再其次,是對國際化的片面理解,學了外語不等于學好了外語,學好了外語不等于國際化。國際化最重要的不在于語言,而是在于是否有民族優勢,例如先進的科學技術、高超的藝術造詣、高深的人文涵養等。 從語言學習的規律來看,母語掌握過程與幼兒大腦、聽覺器官、發音器官等的發育發展同時進行,母語的習得是在自然環境下進行的,幼兒是在玩中學。外語是在非自然環境下的課堂中進行,幼兒是在學中玩,既學得不快樂,又玩得不開心。幼兒的天性就是玩,如果強制幼兒學習外語,就有可能破壞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無法堅持長久學習。另外,受外語學習特殊性的限制,幼兒只能使用模仿方式學習英語,這種單一的學習方法,決定了幼兒學習外語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幼兒的心智水平和能力有限,外語學習內容十分膚淺。一個幼兒一年的外語學習內容,10歲的孩子幾天就能學會,強制幼兒學習外語,無疑會事倍功半。而且,至今也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幼兒時期學習過外語的學生,日后的外語能力比幼兒時沒有學習過外語的人強,幼兒時期學習過英語對中學時期英語的系統學習沒有任何促進。 從語言本身來看,漢語和外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系統,我們以英語為例。漢語屬于藏漢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和英語是兩個不同的語言系統,不同的語言系統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它們矛盾地影響著幼兒思維,使幼兒無所適從。一味追求幼兒“早學”、“多學”、“學深”和“學快”,只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必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漢語和外語誰是第一性的?在回答以上問題時,多數人都清楚,漢語是第一性的,外語是第二性的。在強調“外語要從小學學起”的同時,我們賴以生存的主要語言,即漢語,是否能達到讓人滿意的程度呢?現在,即使是研究生,在漢語的表達上都有明顯的欠缺,尤其是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有導師感嘆,寧愿看學生的英文稿,也不愿看學生的中文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報告說,那些把早學外語當成慣例的教育體制,不但沒有為早學外語提供正面的依據,反而說明母語教育應該從小開始。這說明幼兒的語言學習順序是先母語而后才是外語,語言學習的重點應放在母語上,而不是本末倒置,殺雞取卵。 由此可見,外語的啟蒙并不是越早越好,幼兒應當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再學習外語。根據腦科學的研究,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左半球掌管語言和抽象思維,右半球掌管與語言無關的感性直觀思維。兩個半球的分工不是從嬰兒一出生就有了,而是隨著幼兒學說話的過程逐步完成。這一分工過程稱為大腦側化,大腦側化大致發生在2歲至5歲之間。 如果幼兒在出生后,在一定期限內由于接觸不到語言,無法實現大腦側化,過了這個時期以后,即使接觸到了語言,大腦的側化也不可能實現了。這時期是學習母語的最佳時期,在完成大腦側化的同時掌握了母語,可以促進大腦的充分側化。如果在該時期讓幼兒學習外語,既影響大腦的母語側化,也無法促成大腦的外語側化。過了這一階段之后,左半球的語言功能仍繼續發展,右半球還保留一定程度的可塑性,這是學習外語的好時機。與幼兒相比較,兒童的理解能力更強,學習效果更好。外語的學習與母語知識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學習外語首先是吸收外語的表達法,然后是利用和克服母語的遷移。兒童如果有了漢語知識做鋪墊,就可以利用漢語知識產生正遷移,對某些英語表達方式的掌握相對容易些。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再開始學習外語,勢必使學生感覺如魚得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學習負遷移的角度看,學好漢語再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就更加突出。沒有良好的漢語功底就學習英語,最終只會使英語語法規則和漢語語法規則相互產生負遷移,造成英語句子漢式化,漢語句子英式化。這種“不洋不中,不中不洋”的英語現象,在當今幼兒、小學生、中學生,乃至大學生中十分普遍。幼兒過早學習外語,對個體而言,不利于漢語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孩子抱過高的期望,揠苗助長,急于求成,只能事與愿違,適得其反。對國家而言,它可能會對漢語造成極大的沖擊。世界一些主要國家,如法國、俄羅斯、日本等,都制定了保護民族語言政策,這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
上一篇:奶粉消費稅有望取消代購恐難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