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設置一個‘試離期’,讓雙方都有段冷靜的時間”、“不同意讓離婚手續變繁瑣,這是個人的自由”……昨天,圍繞著離婚前是否應該設置緩沖期,通過程序上的繁瑣,給那些一時沖動去離婚的“小夫妻”一個挽回婚姻的機會這個話題,青島早報官方微博()的粉絲們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力挺派 緩沖期非常有必要 “建議辦理離婚時增加環節,使男女雙方的行為更加慎重,通過法定程序進行約束,讓結婚不再隨意,離婚更難,社會家庭也會趨于穩定?!本W友“知足的兔子”對于增加離婚“緩沖期”非常贊成。網友“秋天的野百合”也認為,婚姻莫成兒戲,可以設“試離期”,以六個月期限,雙方分開過,靜靜心,再做決定。 “一些國家就是這樣,提出離婚還有3個月的緩沖,大家再考慮3個月,如果3個月還是決定要離婚的話就離,如果這段時間冷靜后改變了主意,那就皆大歡喜了!”網友“渡渡草”認為,設個緩沖期是很有必要的。 反對派 不應干涉婚姻自由 “雖然現在離婚率很高,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沒必要亂改法規吧,相信絕大多數決定結婚或者離婚的男女,都是慎重的。”網友“張四—請倒著念”認為,應該尊重夫妻雙方的離婚意愿。 網友“平老虎”認為,沒有感情的婚姻,打打罵罵一生更沒意思,“我情愿我父母在他們40歲時候就離婚,而不是吵到死”,因此不應該在離婚上設置障礙。不過,也有網友反駁說,“很感激我那吵吵打打一輩子的父母,我感激他們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知道這些年他們都受了很多委屈。但是,如果當年他們離婚,重新組織的新家不一定比現在幸福,家庭成員的復雜關系,會帶來無盡的后患”。 中間派 樹立正確婚戀觀 “該離婚的,手續再繁瑣,也還是會離的。”除了對于“緩沖期”明確贊成和反對之外,還有不少網友選擇走“第三條路線”,從另外的角度救救婚姻。網友“凈法”認為,“可以把婚檢和財產公證作為婚前的法定事項,剛性增加結婚難度,離婚率就會下降”。網友“筆尖”也認為,“婚姻穩定的根源不在離婚手續的繁簡上,讓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才是最重要的?!?/p> 人大代表 建議增加緩沖期 “現在年輕人考慮問題比較快,不像以前我們老一代,考慮的問題比較多,比較沉重。但在婚姻這件事上,年輕人婚前應充分考慮,一旦成立家庭之后,責任感非常重要。”市人大代表鄭巧玲認為,結婚離婚的成本很大,應該強化調解的服務。市人大代表莫茜也認為,應該增加離婚緩沖期,讓雙方多點冷靜時間,對感情有利,也有利于社會穩定。 七嘴八舌 網友“満山紅”:離婚率的升高,使得年輕人對現在的婚姻當兒戲,我還是堅持傳統點的觀點,給老人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別讓家人為已婚的年輕人擔心,走到一起就是緣分,應當珍惜,讓老人和孩子共同來分享自己小家庭的幸福、快樂。這才是成家立業的根本目的。 網友“qicaihudie”:我覺得應該讓結婚手續繁瑣些,讓大家考慮好了再結婚。結婚后的生活本來就是繁瑣而無趣的。想明白后再結婚會更好。 網友“小河水清悠悠”:緩沖一下冷靜冷靜也許真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兩人還有感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離后肯定有一個思想反復,這種反復的結果可能更有助于判定婚姻。 網友“馬桶醫生”:如果因為離婚手續繁瑣,離婚費用高,而造成兩個人打打殺殺一輩子,那是一種罪過。 網友“阿廈麗”:本人比較傳統,還是崇尚白頭偕老。現實總不能理想化,離婚是社會進步的產物,但政府職能部門還是應該對此投入人力和腦力,使不斷增長的單親孩子數量下降,其實最終結果對孩子最不公平,父母不能太自私。(記者 李曉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