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學生們書寫漢字的能力逐年下降,市政協委員劉常青在兩會上提交了《加強中小學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的提案,建議通過在大中小學開設寫字課,對老師進行漢字書法培訓,將書寫引入公務員考試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學生年齡越大字越難看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劉常青表示,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是比較認真工整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則逐漸“信馬由韁”,初中后字跡“開始起飛”,升入高中就變成“龍飛鳳舞蝌蚪文”,到了大學之后學生寫字就像天書一樣。他曾深入部分行業進行了調查,醫院里醫生把處方寫成“天書”早已是患者們深惡痛絕的事情,而郵局分檢員說,每天分檢信件,不少收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名字,字跡潦草,辨認不清,因無法投遞成為“死信”,公檢法部門寫司法文書、詢問筆錄等,也因字跡不清,而影響執法。劉常青說,目前是學生們的書寫能力差,再過幾年學生們踏入社會,就會成整個民族書寫能力的下降,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四大原因導致寫不好字 劉常青認為,學生書寫能力差主要有4個原因,首先是學校對中小學生書寫漢字的要求日趨降低。“尤其在小學階段,書法課形同虛設,有的學校根本不開,學生書寫隨意性很大。”其次,中小學老師的板書水平明顯下降,老師沒有給學生做好模范。第三,是計算機的普遍使用,讓越來越多的人由“用筆寫”變成“電腦輸入”。另外,隨著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老師和學生都逐漸弱化了寫字功能,也直接制約了學生課堂上動手書寫能力的訓練與提高。 把寫字作為必修課 劉常青建議我市從小學開始,切實加強和落實書法課的教學實效,盡快恢復毛筆楷書教學,使小學生從小打下扎實的規范漢字的書寫基礎。“所謂字如其人,寫字的基礎應在小學階段打好。”除了在中小學階段開寫字課,大學階段也應把書法課作為必修課,不僅要學習硬筆書法,還要開設軟筆書法,而一些師范院校還應開設板書設計、毛筆書法藝術等課程,確保中小學教師的漢字書寫水平穩步提升,使中小學生受到良好的漢字書法教育。對在崗的中小學教師,則通過漢字書法培訓、考核等方式,提高漢字書寫水平,并把“漢字書寫能力”納入到對中小學教師上崗考核的必要內容中。 劉常青表示,為引起大學生們對漢字書寫能力的重視,建議有關部門逐步將“漢字書寫能力和水平”納入公務員或者企事業單位的招錄條件中。(臧旭平 劉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