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2010年青島的發展比喻成一曲恢弘的合唱,那么一年來,我市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所取得的一個個成績則是合唱旋律的一個個強音:經濟產業結構加快調整,海底隧道和海灣大橋先后主體貫通,東西快速路三期、海灣大橋接線順利推進,城市環灣路網加快編制,榮獲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稱號,進一步向全國全世界彰顯形象與影響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青島走過又一個收獲累累的發展之年。 春去春又回,春天里,我市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將召開。喜迎“兩會”,對青島而言,最振奮人心的喜訊莫過于今年1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順利批復。在藍色經濟區規劃中,青島被賦予了“核心發展”地位和使命,曾經創造過燦爛海洋文化的城市,再度奏響恢弘的“藍色暢想曲”! “四區”為藍色經濟定位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域的龍頭,青島迎來重要的機遇。 “到2015年,將我市初步建設成為我國藍色經濟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聚集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范區。到2020年,我市藍色經濟得到更高水平的發展,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藍色經濟強市。”這是我市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建設藍色經濟區的定位。青島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綜合優勢。海洋經濟發展初具規模,海洋經濟總產值1400億元,海洋科技、藥物、環保、生物制品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海水利用走在國內城市前列。奧帆賽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提升了青島濱海旅游業的發展活力。青島擁有位居世界前十強的億噸大港,空港已開通94條國際、國內航線。青島還擁有較強的科技人才隊伍,高級海洋專業人才數量占全國的30%,青島還具有海洋文化底蘊深厚、海洋管理初步規范化這兩個優勢,這為青島發展海洋經濟,建設藍色經濟區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青島借助國家戰略起飛 2009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視察山東時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從這時起,藍色經濟區賦予了青島正在實施的“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極為豐富的內涵和難得的戰略機遇,讓青島在中國東部沿海發展布局中大有作為,在全國未來經濟版圖中明確了坐標。 “我們已經提出加快構建海洋建設體系,當好半島藍色經濟區排頭兵的口號。”青島市發改委副主任、青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主任任振剛表示,青島將把推動半島各城市加快藍色經濟區建設作為重要職責,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力求與各城市功能互補,錯位競爭,特色發展。在產業融合方面,加強產業分工與協作,推進產業鏈配套,建設跨區域的特色產業基地。加快港口對接,形成半島港口群的聯合優勢。發揮青島海洋節等展會優勢,增強對半島的會展和商務服務能力。在海洋經濟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布局上,與半島各城市加強溝通與合作,避免重復建設,形成發展合力。在海洋科技方面,共建海洋產業項目,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在海洋生態方面,做好海洋生態保護,共同為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做貢獻。 200多項目投資5000億 根據《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發展總體規劃發展綱要》,我市初步篩選了200余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000億元,近期重點推進船用柴油機及研發基地、武船重工海洋工程與特種船、海洋船舶及游艇制造、海洋儀器裝備、水下焊接技術、海洋防腐材料等產業化項目;推進紅樹林會展休閑度假、海上嘉年華、小麥島綜合改造、國際游艇俱樂部、董家口港40萬噸礦石碼頭等服務項目;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所4000噸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各類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