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普勒-11”中各行星的位置。 ????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1200多顆太陽系外潛在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日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經過一年多探尋,發現1200多顆太陽系外潛在行星,其中54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項目首席科學家威廉·博魯茨基2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1235顆新發現天體尚未確認均為行星,但預計其中行星數量占80%。 ????按博魯茨基的說法,這些天體中,54顆處于“宜居區段”,可能適宜生命生存。 ????5顆與地球大小相當 ????根據美國航天局定義,處于“宜居區段”意味著一顆行星與母星保持適當距離,進而為它表面存在液態水提供條件。另外,“宜居區段”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介于零下17攝氏度至93攝氏度之間。 ????“54種可能性是個龐大數量,難以想象,”博魯茨基說,“這樣的數字令人驚喜,因為在這之前,我們一無所獲。”54顆“宜居區段”天體中,5顆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的與海王星或木星相當。 ????航天局官員說,1235顆僅是“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夜空繁星的四百分之一后所得數據,太陽系外潛在行星數量可能是這一數字的數百倍。 ????這意味著,系外行星數量越多,發現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 ????“獲悉‘開普勒’的這些發現讓我今天感覺不同,”耶魯大學天文學家德布拉·費舍爾說,“‘開普勒’揭開了我們了解太陽系外行星的蓋子。” ????“開普勒”望遠鏡的另一個發現同樣令人鼓舞:1200多顆潛在系外行星中,體積較小天體數量多于較大天體。 ????有無生命難以確認 ????天文學界有一種觀點,一個類似地球或火星、以巖石或其他固體為主要成分構成的行星是生命發展條件之一,類似木星的氣體巨星則不具備這種條件。 ????博魯茨基介紹,“開普勒”接下來的任務,是考察“宜居區段”行星是否具備支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例如合適的大小、成分、溫度和與母星之間距離。不過,一顆行星處于“宜居區段”并不意味著它有生命存在。即便有生命,可能只是細菌、真菌或一些人類無法想象的生命形態,而非智能生命。 ????另外,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太遠,現有技術條件下,前往那里可能需要數百萬年,于當下而言存在現實困難。 ????新行星系統 ????“開普勒-11”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2日宣布,該局及多所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個奇特的行星系統,其行星繞恒星運行的軌道彼此非常接近。 ????天文學家將這一系統命名為“開普勒-11”。這一系統的恒星與太陽相似,它擁有6顆圍繞其運行的行星,但其中5顆被“壓縮”在相當于太陽系中水星和金星軌道間距的狹小空間內。這些行星比太陽系中的巖石行星——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體積大,但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它們仍屬“小個子”。 ????“它們被束縛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彼此接近的程度超過其他任何已知行星系統。”美國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杰克·利紹爾當天在一個電話新聞發布會上說。 ????“很明顯,這些行星從哪方面講都與地球不相似”,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天文學家喬納森·福特尼表示,“‘開普勒-11’系統中的低質量行星更像是海王星的‘縮小版’,而不是地球的‘放大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