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年輕白領想回家過春節,卻又恐懼歸鄉,笑稱自己為"恐歸族"。 相比親情,神馬都是浮云 “節前歡喜過大年,包里準備三五千。親朋好友團團坐,節后回到解放前。”離2011年春節只有幾天,對不少上班族來說,這個問題又該考慮了。過去的一年物價飛漲,多半人工資沒漲,年前結余似乎都沒有上一年多,你會不會在這時候考慮在過節禮上縮水呢? 逆勢增長這是個“艱難的決定” 據說有人編制了一個標準:過年期間大大小小的禮物和紅包送下來,開銷在1000元以內的是“酷扣族”,1000-5000元的是“人情族”,5000-10000元的是“惱火族”,今年春節,你所屬的族群是要降級還是要升級呢? “回家的火車票是248塊,萬一"被高鐵",多出400塊。父母一年到頭不給錢,去年2000塊今年3000塊,外加兩件衣裳1500塊,爺爺和外婆分別要孝敬下,去年800塊,今年各1000塊,三個表弟,一人200塊,共計600塊,還有兩個好友節日期間結婚,一人送500塊共1000塊,還有同學聚會,家庭聚餐……都要花錢,保守估計8000塊?!苯o記者算這筆賬的是一家軟件公司的小鄒,27歲的他依舊單身,平時主要吃公司食堂的,去年最明顯的感受是房租多花了3000塊。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把給家里的過節禮漲了。 “當然不能少,過節給父母公婆送節禮,給親戚朋友的孩子壓歲錢,這一方面是人情,另一方面也是面子。去年是柴米油鹽都在漲,年底房貸還漲了一筆,我們家年底結余比去年少了1/3,要送出去這么些錢,卻是壓力很大,覺得累,可是把錢縮水是肯定不會的,不能被別人笑話。”在某職業中學當老師的小沈夫妻倆認為“花錢事小,丟了面子事大”,因此最近還在為此猶豫。 節禮縮水 本不想如此“悲催” “工作3年了,因為一直不穩定,存折今年才上了五位數。去年給家里1000塊,外公外婆500塊,但今年公司效益差,年底獎金發得少,加上物價上漲,生活壓力也大,所以打算一共給1000塊,想想很是心酸?!睆氖率謾C銷售工作的河南小伙王昊說,“其實挺羨慕"惱火族"的,至少有這個能力?!?/p> 不過也有聰明如市民李女士的,“去年是給錢的,今年準備送東西了,前一陣子在網上團購了一些炒貨禮盒,價格比超市便宜不少,看起來也很有面子。”利用今年流行的團購網選了“節日禮”,精明的主婦既省了錢,也看不出節日禮有什么“縮水”。 父母心愿 家人團聚是最佳禮物 “我父母就告訴過我,其實根本不在乎過年究竟給多少錢,給不給都無所謂,就希望我能回去一起過,知道我過得好,他們最開心。”就在不少人為過節禮漲與不漲糾結的時候,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白小姐則替眾多“父母”說出了心聲。 “大多數年輕人一直在努力,想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畢竟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而親情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要是我們沒有那么多錢孝敬父母,就平時多打個電話,節假日多陪陪他們吧!別讓"?;丶铱纯?這樣的自然之舉也要被寫進法律?!本W友“LIN”感慨說,其實,跟親情相比,錢啊、禮物啊,通通都是些浮云,能回家團聚就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