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章立制完善泊車公司準入機制 根據昨天的停車場規劃會議內容,2011年,重點是建立完善泊車公司市場準入機制,制定停車場管理標準,規范停車場運行管理。制定出臺《青島市停車場管理規定》、《青島市機動車停車場經營管理規范》、《青島市停車場服務標準》、《青島市泊車公司管理規定》、《青島市人行道臨時停車管理規定》,完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對擅自改變停車場結構,影響使用功能或改變停車場用途、挪作他用的,責令恢復。 充分發揮價格杠桿調控作用,按照“路內高于路外、室外高于室內、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間、中心區域高于一般區域”的原則,調整市區停車收費標準,優化停車場收費定價機制,實行差別化收費。對于社會投資建設的獨立經營的專業停車場(政府全額或參與投資興建的除外)停車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鼓勵社會單位自有停車場向社會開放。 青島路內停車加重交通擁堵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汽車保有量迅猛增長。2010年,全市汽車保有量已達97.61萬輛,其中:市內七區54.56萬輛,市內四區34.76萬輛。主城區停車難的問題尤為突出,停車需求增長與現有停車設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 據統計,市內四區現有停車泊位約6.8萬個(不包括小區內及其他未管理登記的路外停車位),其中,路內停車泊位約1.8萬個,路內停車比例達26.47%。大量路內停車位的存在占用了有限的道路空間,影響了動態交通的正常運行。 比如,臺東三路商業圈日平均人流量為10萬人次,車流量為5000余車次,節假日超過8000余車次。而該商業區室內、室外以及路邊共計不到800個停車位,車輛與泊位比例為10:1。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路內停車位的存在,加重了交通的擁堵。 一些地段泊車收費標準混亂 據了解,目前在青島已經建有多處停車場,比如天幕城停車場、仁和路停車場、等等,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停車步驟繁瑣、管理不善等原因,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也存在著停車價位不等,有些地方停車費用較高等問題。 車主林先生反映,好多地段停車費不規范、亂收費問題嚴重。有些路段的收費員,從著裝、工牌還可以識別,而有的路段的收費員從著裝等方面很難判斷其真假。這些收費員收取停車費的標準任意性很大,不撕票可收1元/次,也有計時收費的,每小時3-5元;票據不統一,有白紙黑字的,也有白紙紅字的,票據上也沒有可辨別真偽的防偽標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