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路上一家海參專賣店,銷售員向記者展示本土優質海參。
????青島產海參,濟南不產海參,但濟南的海參市場卻比青島的要紅火得多。快過年了,在迎來旺季的青島海參市場,經營者們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也經受著無奈 。在膠東海參這個家族中,青島海參的處境似乎有些尷尬:在產量上 ,它不及煙威,即使品質再佳也難成氣候,在營銷上,它過于分散,缺少能沖鋒市場的“大塊頭”。外地市場走不出去,本地市場又遭遇“列強”圍攻。不過,以嶗山海參等為代表的青島本土海參也在發力,以求打破市場僵局。
????■旺季
????去年鮮參價格漲了一倍
????“一斤四五千元,這海參真是吃不起了。”在東部一家超市,市民喬女士望“參”興嘆。喬女士打算花五六千元買兩斤海參送給老家的長輩,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心理預算的這個價格只能買一斤,無奈之下,她只好放棄了送海參的打算。
????臨近春節消費旺季,海參價格扶搖直上。據青島老尹家海參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寶昌介紹,去年海參價格是近年來海參價格漲幅最快的一年,半年時間,鮮海參從去年上半年的每斤六七十元已經漲到了目前每斤130多元,漲了一倍左右。受其影響,干海參價格也水漲船高,目前,80個頭左右的普通干海參每斤的價格普遍在四五千元,60頭左右的干海參每斤價格在5000元以上,40頭左右的干海參每斤價格在6000元以上。
????對海參養殖戶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好年景。但即使是在這種狀況下 ,也并不是所有的養殖戶都能樂起來。
????■尷尬
????養殖戶銷售靠熟人介紹
????即墨海參養殖戶老趙眼下為海參的銷路不斷地求人。老趙和兩個親友合伙承包了一處養殖池,每年能收獲海參近萬斤。前兩年與他一直有合作的外地客戶,今年做了別的生意,老趙自己需要另尋銷路。
????這個外地客戶是老趙的大客戶,往年有接近一半的海參是通過他銷往外地市場的。剩下的海參,就賣給熟人或熟人介紹的朋友們。“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這個賣法。”老趙說,這也是絕大多數同行的做法。
????但這個賣法越來越吃力。老趙說,熟人還好 ,因為大家熟識,但熟人介紹的朋友,卻經常性地“退單”:朋友打電話要海參,送過去了,一看海參包裝不太上檔次,也沒有響亮的牌子,就打起了退堂鼓。
????進超市、開專賣店,這些想法老趙不是沒有想過。但是現實的情況是,進超市,自己沒有品牌,產品進不去。自己開專賣店吧,他也開不起。老趙說,今年的春節行情比往年好 ,但自己沒有成熟的銷路,只能是“別人吃肉,自己喝上一口湯”。
????■調查
????想走出去,怕“弱肉強食”
????本身不靠海、產不出海參的濟南,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海參消費大市。在濟南的大街小巷,海參店多到了遍地開花的程度。而來自青島的海參品牌很少見,產地東北、煙臺、威海等地的海參占據了市場主體。
????“說實話,青島的海參質量確實不錯。”在濟、青兩地“倒”海參的董大民(化名)說,質量好歸好 ,就是賣不上價,同等規格、檔次的海參,遼寧的、煙臺的、威海的都比青島的價格要高。正因為這樣,一些專賣店就把從青島收購的海參加工好后換上外地的包裝出售。
????青島老尹家海參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寶昌說,青島的海參品牌在青島以外市場的開拓很滯后。目前,老尹家的地盤還基本上局限在青島市場。
????據介紹,目前青島大小海參生產加工企業有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嶗山、黃島、即墨等地,其中,養殖規模超萬畝或資產規模超億元的上規模企業大約有十幾家,但這些企業在外地市場的專賣店加起來屈指可數。青島一家規模海參加工企業的人士表示 ,像濟南這樣的市場競爭太激烈,有實力的大企業進入較多,很擔心進入之后弱肉強食。
????■把脈
????青島缺少本土“大海參”
????全國海參產業的龍頭企業在哪里?都不在青島。東方海洋在煙臺,好當家在威海,壹橋苗業在大連,獐子島也在大連,上述四家企業分列我國海參養殖產量的前四位。
????2009年12月20日,好當家海參首家旗艦店在青島開業 ,這個1998年才誕生的海參品牌宣布3年內在青島開設60家專賣店。彼時,好當家在全國的專賣店已發展到200多個。大連獐子島、煙臺東方海洋等企業,擁有的專賣店數量也都在200家以上,這意味著一家企業的店鋪數量就超過了青島市區所有海參專賣店的總和。
????“從技術上講,青島的海參加工企業一點兒都不落后,產量不足是硬傷,固守的本土意識也限制了他們發展壯大。”本地一家海參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坦陳。
????海參行業的“大哥”們擁有的龐大銷售網絡,以及由此形成的完整產業鏈條,也是任何一家青島海參加工企業都望塵莫及的。比如,“好當家”擁有的海參養殖水面達到30萬畝,貫通了從海參育苗 、養殖開始,到加工 、銷售各個環節的產業鏈條,是名副其實的“大海參”。企業可以帶動市場,“大海參”正是青島海參企業亟待突破的瓶頸。
????青島鮮參產量不到煙臺一半
????青島是養殖大市,但海參的養殖規模卻不及臨近的煙臺、威海。“在青島市場,來自煙臺、威海的海參品牌隨處可見,但在煙臺、威海,很少能見到青島的海參品牌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青島的海參產量比較小,使走出去受到了限制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煙臺海參年出苗20億頭以上,養殖面積達到30萬畝,占全省養殖面積的40%以上,年產商品鮮參2萬噸,育苗與養殖合計,僅海參產業一項,全市年收入可達54億元,分別占全省海參產值和煙臺市海水養殖總產值的30%以上;威海海參總產量超過3萬噸,分別占全國的30%、全省的50%,產值超過60億元。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郭新堂此前介紹,目前青島市海參養殖面積近5萬畝,年產鮮參近萬噸,產值近15億元。
????市海洋與漁業局的一位部門負責人表示 ,除了成品海參外,海參育苗青島也逐漸失去了產量的絕對優勢。
????此前,海參育苗一直是青島的強項,達到產業高峰的時候,除滿足本市養殖基地需要以外,還供應威海、煙臺及河北、遼寧等市場。然而,隨著近年來海參產業的迅速發展,煙臺、威海等地海參養殖也隨即鋪開 ,當地海參育苗也跟著“發”大,青島海參育苗也沒了優勢。
????■差距
????濟南海參銷售占全省一半
????事實上,盡管是生在海邊長在海邊,但青島人卻遠不及濟南人能吃海參。
????來自山東漁業協會的數據顯示 ,濟南每年海參銷售額達10億元,占全省銷售總額的50%左右,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參集散地。在一些繁華路段,很可能每隔幾十米就能看到一家海參店。目前,濟南共有海參專賣店達200多家,是全國海參專賣店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據記者從青島工商部門查詢了解,目前在青島海參專賣店大約有100多家,設在超市、大賣場的海參專柜約有300個左右。青島的海參店鋪數量不但和濟南有較大差距,和煙臺、威海比起來也不占優勢。一位業內人士粗略測算說,青煙威分享全省海參50% 的市場,消費總額在10億元左右,三個城市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相比濟南,青島的市場不夠火爆,與整個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比如,濟南人口基數大,收入水平高,具備成為海參消費大市的消費基礎。所以,雖然濟南海參市場競爭激烈,但龐大的消費市場足以養活眾多海參店。
????相比之下 ,青島消費市場小,但內部競爭同樣很激烈,青島海貨盛行,可以替代海參的海產品眾多,不像濟南那樣對海參依賴性強,另外,青島市場海參品牌多而雜,對海參消費起到了抑制作用。
????“在濟南,40% 的海參據說是市民購買了帶回家自己食用,民間強大的消費能力是青島所比不了的。”這位業內人士說,青島的海參消費比重更多的集中在節日消費,這是青島海參消費市場不夠火的重要原因。
????■出路
????嶗山海參品牌率先“破殼”
????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部門負責人表示 ,青島原來的部分海參養殖區域、養殖設施在調整中消失了,比如淺海一線的養殖池拆除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參養殖面積的增加。不過,養殖面積雖然有所減少,但效益提高了。事實上,這幾年本地海參企業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統計,截至目前,整個海參產業鏈條在青島也在逐步成型,包括育苗 、養殖、加工 、銷售 、餌料、運輸、人工 、燃料、機械、塑料、建筑材料等相關行業穩步發展,目前,青島海參行業總產值已突破40億元,占到了全國的1/5左右。海參產業已經成為本市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一個朝陽產業 。
????在開拓市場、塑造品牌、滿足需求上,青島海參的品牌也在破殼。在位于延安三路上的嶗山十大特色水產品專賣店,一個“嶗山海參”的招牌已悄然掛出。據介紹,這是嶗山區漁業協會授權的嶗山十大特色水產品專賣店,在這里,產自嶗山海域的海參在通過嶗山區漁業協會的授權后,配發統一包裝,以“嶗山海參”的品牌統一外銷,這是繼紅島蛤蜊之后,本市以嶗山為突破口樹立的又一漁業品牌。
????“海參是嶗山的水產優勢,通過整合的方式把優勢發揮出來,既便于打開市場銷路,也有利于提升本地水產品品牌,讓市民吃到放心海參。”嶗山區漁業協會會長路國強說,嶗山出產的海參都是在海水中養殖的,達到了無公害的標準,這么好的海參到了市場卻不受認可 。另一方面,很多市民為買不到放心的本地海參發愁,走親訪友時不惜花高價錢買外地海參撐門面,這種“不對稱”對買賣雙方都是損失。嶗山區漁業協會整合嶗山海參,目的就是為本地海參走俏市場打開新路。(文/記者 陳浩杰 圖/本報記者 陸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