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0年12月27日,一位美國女警在河北保定城隍廟前跟隨63歲的楊氏太極第五代傳人蕭鐵僧演練太極老架、太極春秋刀、太極雙鉤等功法。中新社記者呂子豪 攝 中新社鄭州1月19日電 (記者李貴剛)“太極拳作為中國原創、獨創的能夠集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文化形態,絕不能被他國貼上標簽歸為己有。”河南省政協委員逯效顰19日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稱,“太極”和“少林”是中國兩塊并駕齊驅的金字招牌,中華太極拳應致力“申遺”。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精粹,具有鮮明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為明末清初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所創,歷經300余年,深得中國傳統“易”文化和“道”文化精髓。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在內,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練習太極拳者已近3億人。 “太極拳與業已列入‘世遺’的昆曲、古琴藝術具有同等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價值,”逯效顰說,“‘太極’和‘少林’是中國兩塊并駕齊驅的金字招牌,但中華太極拳的影響力遠不及少林功夫,使其盡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勢在必行。” 據逯效顰介紹,為挽救保護太極拳,上世紀50年代以來,溫縣當地采取系列搶救性保護措施,不僅編寫《溫縣武術拳械錄》、《陳氏太極拳志》,還成立“太極拳開發委員會”、“太極拳研究會”,專門負責太極拳研究、挖掘、整理和普及推廣工作。其中,中國首個太極博物館也誕生于此,相關的太極產業正逐步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