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快兩年了,拔兩顆智齒,醫保卡里的錢竟然不夠。”剛剛拔完牙的沈小姐很郁悶,“我每個月收入4000多元,可一年醫保卡里的錢也就569.88元,拔兩顆牙還要600元呢。”由于四成多的用人單位按照社保最低基數繳費,導致職工的醫保金、養老金、失業金等待遇受損。
在南京一家企業上班的沈小姐最近向記者反映,工作快兩年了,她只在藥店用醫保卡刷過幾次感冒藥和消炎藥,前兩天她到南京市口腔醫院將兩顆發炎的智齒拔掉,結賬時才發現醫保卡里的錢少得可憐。“為什么劃入醫保卡里的錢那么少?”
記者從南京市社保部門了解到,沈小姐醫保賬戶的錢少是由于單位為她申報的繳費基數過低導致的。目前南京市社保最低繳費基數為1583元,這樣每個月沈小姐的醫保卡里只有1583乘以3%,即47.49元,一年也就569.88元,由于南京市規定,年劃賬金額低于600元的,其差額部分由統籌基金補足到600元。但如果按照沈小姐的實際收入計算,她的醫保賬戶每月至少有120元進賬。
沈小姐的情況并非個例。為了節省開支,許多企業都會想方設法降低繳費基數。記者從南京市勞動保障部門了解到,南京150萬參保人員中超過40%按最低基數繳費。單位的負擔是減輕了,但實際受損的是參保人員,因為受牽連的不僅是醫保,其今后的養老金待遇、失業金、工傷待遇等將隨之減少。據人民網1月15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