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優化產業結構 進入21世紀,青島提出了“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新的工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推進了青島工業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變的步伐。逐步形成了以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洋工程、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鋼鐵等重點產業集群為支柱的工業體系。為此,要緊緊圍繞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和加快推進藍色經濟區、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按照主導產業抓集群,傳統產業抓升級的思路,著力引進一批產業帶動強的大企業大項目,重點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一是堅持集群化發展,抓好主導產業優化升級。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洋工程“四個主導產業”,要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制造業基地”的思路,引進高新技術項目、促進產業鏈向高端演進;引進上下游關聯項目、補齊產業鏈薄弱環節,引進主機配套項目、增強產業鏈規模與實力,形成上下游銜接、大小配套、結構合理的產業集群。比如,家電電子產業,要著力解決自主高端技術較少、規模效應不強,對國外先進技術依賴程度較高的問題,重點引進一批數字家電、集成電路等核心關鍵技術和配套企業,積極打造整機國內領先、產業鏈配套完善的研發和制造基地。二是堅持高新化發展,抓好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改造升級,改變以中低檔加工為主的現狀;通過運用新材料新工藝加強和改進產品設計,不斷推出新產品,提高產品性能和檔次;通過運用前沿科研成果,新上一批產業高端項目,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比如,機械鋼鐵產業,要針對缺乏重大成套設備生產能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問題,通過定向招商,重點引進高等級輸變電設備制造、精密加工機械設備制造等項目,著力提高設備柔性制造能力,實現技術、裝備和產品的高端變遷。三是要加強政府引導。根據定位的產業發展方向,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和相應的規劃措施,引導產業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 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國在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人口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各種新興產業不斷出現并互相滲透。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各國政府紛紛加大新能源、生物、信息、環保等戰略領域的投入,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中。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在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強調要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據此,我市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青政辦字〔2009〕158號),提出了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四個新興產業領域,優先扶持10個方向的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完善產業鏈條,在全國同行業形成高端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而當前制約我市新興產業發展的問題,主要是:產業規模小,龍頭企業少;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企業內部人才支持不足;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優勢沒有變成產業競爭優勢;投融資渠道不暢等等。為此,政府應積極引導,出臺相應政策,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一是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一系列鼓勵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扶持政策。著眼于新興產業鏈高端,通過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培育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的新興產業群。二是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提高新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新興產業的骨干企業面向國內外廣攬人才,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產業化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駐青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高級專業人才團隊的作用,積極開展新興產業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活動。加強對新興產業研發機構的引進。三是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完善新興產業風險投資機制,鼓勵民間資金和創業風險投資支持我市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條件,促進具備優勢的新興產業基地加快建設。引導新興產業特別是初創企業提高自主創新、科學管理、誠信經營、勇創名牌的意識和水平。健全人才合理合法流動、知識產權保護、反不正當競爭等產業發展環境。鼓勵中介服務機構圍繞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