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海陸統籌的原則,優化海洋產業布局,提升膠東半島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核心地位,壯大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集聚區和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兩個增長極;優化海岸與海洋開發保護格局,構筑海岸、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優化沿海城鎮布局,培育青島-濰坊-日照、煙臺-威海、東營-濱州3個城鎮組團,形成“一核、兩極、三帶、三組團”的總體開發框架。 立足山東半島在海洋產業、海洋科技、改革開放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定位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到2015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城鎮化水平達到65%左右。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萬元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 “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國務院批復的國家發展戰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正式亮相,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的批復實施,是我國區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進入實施階段。 立足優勢定位四個“區” 省發改委副主任、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宋軍繼介紹,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方向,重點發展海洋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各有側重、相互配套的發展格局。根據主體區和聯動區在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上的差異性,以海洋產業鏈為紐帶,以海洋產業配套協作、產業鏈延伸、產業轉移為重點,優化海陸資源配置,在聯動區建設一批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范基地;加強聯動區與主體區的對接,搞好海洋資源開發、科技研發、重大項目建設。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建設成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努力在一些重大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強化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模式的產學研合作創新組織。 為建設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創新海陸統籌管理模式,探索開展海洋綜合管理試點,推行海上綜合執法,合理調整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重點城市行政區劃,規劃建設青島西海岸、濰坊濱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經濟新區。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化海洋經濟技術國際合作,建設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試驗區,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價格形成中心,構筑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平臺。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大海陸污染同防同治力度,加快建設生態和安全屏障,推進海洋環境保護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并重型轉變。 形成“一核、兩極、三帶、三組團”開發框架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海陸統籌的原則,優化海洋產業布局,提升膠東半島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核心地位,壯大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集聚區和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兩個增長極;優化海岸與海洋開發保護格局,構筑海岸、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優化沿海城鎮布局,培育青島-濰坊-日照、煙臺-威海、東營-濱州3個城鎮組團,形成‘一核、兩極、三帶、三組團’的總體開發框架。”宋軍繼說。 膠東半島高端產業集聚區,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域。這個區域以青島為龍頭,以煙臺、濰坊、威海等沿海城市為骨干,重在推進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筑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推動現代漁業、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態環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運輸物流等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 在“兩極”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集聚區發揮灘涂和油氣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培育壯大環境友好型的海洋產業;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依托日照深水良港,打造成為區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臨港產業基地。 推進海岸、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可持續發展,明確海岸開發保護帶岸線、灘涂、海灣、島嶼等空間資源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打造海州灣北部等9個集中集約用海片區。加快近海開發保護帶海洋資源勘察和開發利用,壯大海洋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海洋工程建筑等產業,全面規范近海開發利用秩序。加大遠海開發保護帶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發展海洋捕撈、海底能源礦產開發、海洋工程建筑等產業。 促進青島-濰坊-日照、煙臺-威海、東營-濱州3個城鎮組團協同發展,打造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重要城市群,可以為海洋經濟集聚發展提供戰略支撐。青島-濰坊-日照組團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經濟新區,構建環灣型大城市框架,大力發展海洋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煙臺-威海組團充分發揮與日韓經貿聯系密切的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海洋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產業基地、對外開放平臺和我國北方富有魅力的濱海休閑度假區。東營-濱州組團突出高效生態和海洋經濟特色,著力建設特色海洋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環渤海地區新的增長區域和生態型宜居城鎮組團。(本版內容根據人民日報等媒體整理) 山東海洋資源位居全國前列 山東半島是我國最大的半島,陸地海岸線總長3345公里,約占全國的1/6,沿岸分布200多個海灣,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處,優質沙灘資源居全國前列。擁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島320個,多數處于未開發狀態。山東半島近海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海洋油氣已探明儲量23.8億噸,我國第一座濱海煤田——龍口煤田累計查明資源儲量9.04億噸,海底金礦資源潛力在100噸以上,地下鹵水資源已查明儲量1.4億噸,開發潛力巨大。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能為海洋經濟發展和濱海城鎮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撐。 目前,山東擁有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84個,總吞吐量7.3億噸,占全國沿海港口的15%,是我國北方唯一擁有3個億噸大港(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的省份。沿海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網絡建設進程加快,水利、能源和通信等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2009年,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6040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9%,居全國第二位;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電力業增加值均居全國首位。2009年,區內實現進出口總額1104.2億美元,利用外資實際到賬50.7億美元。科技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山東海洋科研實力居全國首位,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十五”以來全省共承擔國家海洋領域“863”計劃項目470多項。 ■青島市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762.92萬人。2009年海洋產業總產值1500億元,居全省之首。今后將重點推動董家口港區及臨港產業區、膠州灣西海岸經濟區、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鰲山海洋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示范區等功能帶動區建設。 ■煙臺市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瀕臨黃海和渤海,與遼東半島及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52萬人。2009年,全市海洋經濟實現產值1100億元。在藍色經濟發展中,煙臺市定位于建設國內藍色經濟領軍城市、連接中日韓的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城市、海岸帶綜合管理和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 ■威海市 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全市總面積5797平方公里,總人口281.7萬人。2009年海洋產業增加值51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29.9%。威海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的定位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重點城市;海產品生產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濱海旅游休閑度假等產業的領軍城市;與韓國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和東北亞海上客運中心;濱海生態人居示范區。 ■濰坊市 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面積1.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67.9萬人。濰坊堅持將北部沿海地區作為藍色經濟發展和支撐全市增量投入、實現跨越趕超的主戰場,在海洋經濟、海洋優勢產業培育等方面全面推進、率先突破。為此,濰坊市規劃了1000平方公里的產業發展區、1000平方公里的生態優化區和600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區,重點開發以濱海開發區為中心,壽光北部、昌邑北部為兩翼的三大特色產業發展板塊。 ■日照市 日照地處山東半島南翼,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總人口286萬人。2009年,日照全市藍色產業增加值達到35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40%。日照將按照打造藍色經濟區、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總目標,力爭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日照建設成為我國東部重要的臨海產業基地、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濱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和教育創新區,把日照建設成為藍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的海洋特色新興城市。 ■東營市 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2009年末總人口184萬人。東營市參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目標和主攻方向十分明確,就是全力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如今,在北至東營港,南至廣利港1200多平方公里的臨海區域,正在成為東營市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集中突破區,成為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主陣地和實驗田。東營市在這里集中規劃布局了臨港產業區、生態旅游區、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建設黃河水城,構筑起了“四區一城”的主體產業格局。 ■無棣縣 無棣縣隸屬濱州市,位于山東省最北部,地處沿海,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海上山東”建設的前沿陣地。無棣縣版圖面積1998平方公里,總人口44萬人,素有“冀魯樞紐”和“齊燕要塞”之稱。 ■沾化縣 沾化隸屬濱州市,是中國冬棗之鄉、山東省生態建設示范區,版圖面積2215平方公里,總人口38.7萬人。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和核心區,沾化縣在整個黃河三角洲區域舉足輕重。 |
上一篇:青島打造藍色經濟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