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8月發生在南京的龍蝦門事件,使龍蝦產業受到極大沖擊。再過四個月,又將迎來今年的龍蝦上市季節。近日,記者來到率先把龍蝦做成產業的江蘇盱眙進行調查。 發端于盱眙,遍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蝦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漁業經濟的一個特色產業。目前江蘇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130萬畝,16萬人從事小龍蝦養殖業。加上流通和加工領域,龍蝦產業僅在江蘇省就吸納了數十萬人就業。龍蝦產業能不能安全越過“冬天”,影響千家萬戶。 去年一場“龍蝦門”事件致使國內整個龍蝦產業遭受巨大損失,就跟天氣一樣入了冬。 盱眙縣委書記蔡敦成:龍蝦門事件來得很突然,整個社會當時魚目混雜,只要是龍蝦都有排斥現象,盱眙龍蝦也不例外,我們銷量有所減弱、會員店有所轉產。 中國淡水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克氏原鰲蝦首席專家唐建清說,小龍蝦也叫克氏原鰲蝦。在國際上也非常暢銷。 唐建清:在國際市場上很暢銷的,我估計11年的龍蝦出口量會增加。國外是喜歡吃這個龍蝦的,只要你這個檢測指標都合格。 南京餐飲商會副會長、龍蝦專業委會員主任劉振海介紹說,發生在去年8月的龍蝦門事件是一起偶發事件,消費者不必過度擔心。首先是要選品質好的龍蝦。對從農貿市場購買的來源不明的龍蝦,可以放置四小時后烹制;同時在食用時,不要吃龍蝦的頭部,那里是龍蝦的肝臟部位。 “龍蝦門”事件給人們一個警示,要保證龍蝦產業鏈每一道關口的安全系數。龍蝦現在還在冬眠,離今年上市還有四個月時間,盱眙已經開始從養殖、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梳理論證調研,推出一系列措施,提振龍蝦產業。首要的是提高龍蝦的質量標準。 盱眙縣委書記蔡敦成:原來的盱眙龍蝦是企業標準,2007年上升為江蘇省標準,2009年提高為國家標準。2011年我們已經把專家班子搭好了,要成為國際標準。所以要提高盱眙龍蝦的標準來保證龍蝦的質量。 蔡敦成表示:“寧可從零開始,也要保住"盱眙龍蝦"的金字招牌。”今年,盱眙將對“盱眙龍蝦”會員店進行清理,重新審核掛牌,嚴格按照標準規范龍蝦貨源進入、清洗生產到燒制上桌全過程。他們還決定與保險公司合作,為“盱眙龍蝦”的食品安全上保險。如因食用盱眙龍蝦發生食物安全事故,將進行大額度理賠。 蔡敦成:今年開始我們要給消費者一個新的信心,我們拿出500萬資金和保險公司合作,只要盱眙龍蝦飲食環節有問題,我們給他起點50萬以上的保險賠償。 專家認為,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的加工量和占有量,促進產業鏈向深加工領域邁進。江蘇盱眙龍蝦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南慶介紹,公司已經完成改建2300多畝龍蝦高效生態養殖基地,引進了國際先進的工廠化育苗項目。他表示,將在幾年內操作盱眙龍蝦在國內外上市,打造成20億級的產業。 王南慶:聯合成立了盱眙龍蝦的食品研發機構,攻克了盱眙龍蝦速凍保鮮技術,同時我們還開發出了即食的龍蝦食品、龍蝦的生物技術制品,為我們公司后續大舉進軍食品行業,實現盱眙龍蝦全程冷鏈控制、集中配送,促進盱眙龍蝦深加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記者 姚東明 周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