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75元/斤,幾乎趕上了中秋節時的最高價;鯧魚80元/斤,比去年足足貴了一倍;黑頭魚20元/斤,價格漲了50%……冬天的海鮮“貴”字當頭,然而多數市民并不知道,購買的每斤海鮮里面,除包含漁民人工費上漲、柴油漲價等帶來的成本外,還有一部分是為漁民的“送禮費”埋單。日前記者赴沙子口等漁港調查發現,冬天因海鮮貨少價高,捕魚漁民與收魚魚販間的交易竟存在“潛規則”,并且這些勾心斗角與利益爭奪不是發生在陸地上,而是在海上。 ????揭秘 收5噸海鮮送2000元“小費” ????1月2日,記者來到沙子口漁港,這里出海的船分為捕撈船和收購船。捕撈船出海一天后,收購船再出發,到達捕撈船停靠的地點后,收購捕撈船打撈上來的新鮮海貨,歸來后再在港口轉賣給批發商。收購船在這里充當的角色相當于“二道販子”。 ????在沙子口漁港,記者遇到幾位停靠在岸邊的收購船船員。船員老韓無精打采地告訴記者,前段日子遇上大風,他被困在韓國濟州島附近海域達8天之久,元旦前一天,天氣稍微好轉時,他拉著收來的一萬斤黑頭魚回來了。然而這一趟下來,不僅沒賺到錢,還賠了兩萬元。 ????韓先生告訴記者:“這次拉回來一萬斤黑頭魚,5.5元/斤收回來的,4.5元/斤賣出去,賠了一萬元,再加上柴油費、人工費、冰塊等,2000元的小費,賠了將近兩萬元。 ”“小費? ”記者有些詫異地問。 “可不是,我們在海上收魚是要給打撈船送禮的。不然人家憑什么給你? ”另一艘漁船的船員付先生說,這是規矩。 ????調查 買魚送禮成海上“潛規則”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姜哥莊漁港、小港漁港等港口,咨詢了一些出海歸來的船員,問及送禮費,他們都稱這已成為這兩年行業內的潛規則了。 ????一位剛從黃海的東部海域歸來的船員趙先生對記者說,他船上拉回來的五萬斤海鮮送了三千元的禮。他說,送禮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不送的話,可能就白白出海一趟,“空船回來,你不是更賠? ”他向記者介紹,每年冬天都是這樣,因為冬天北方的魚不怎么動彈,南方海域又很遠。這樣下來成本高了,而海鮮量又這么少,大家必須跟捕撈船套近乎,搞好關系。 ????“冬天捕撈船員更受罪,在海上搖晃十幾天,每天吃的白菜、魚基本都會吐出來。 ”趙先生稱,他一個朋友就是干捕撈的,船上燒著煤爐子也照樣凍得打哆嗦。 “這么苦打撈上來的海鮮,當然不能輕易賣給你了。 ” ????趙先生說,如果不送禮,就必須和來自浙江、江蘇的收購船PK。 “就跟拍賣會一樣,誰出的價高就給誰?!八麄兡戏饺擞绣X,咱跟他們比不過,我們送一些高檔煙酒,跟捕撈船上的船員搞好關系,或者上岸后請他們吃飯。這樣,不管別人出多少,他都會給我。 ” ????分析 野生魚蝦日益減少是主因 ????“這完全是一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交易行為,也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算是一種潛規則吧。 ”市海洋與漁業局機關服務中心主任汪洪山說,現在海洋資源日益稀缺,同樣的價格,賣方想給誰不想給誰,必然會摻雜著人情與利益因素在其中。 ????“現在漁業方面,是賣方市場,而不是買方市場。買方送給賣方一些吃的、喝的、用的等物資,便于他們形成一種長期友好的貿易關系,這種行為完全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 ”汪洪山說,這在南方已完全公開了,南方不少企業每年都給船長幾十萬的 “小費”,為的就是能得到及時的供貨。 ????汪洪山稱,等到夏天海貨較多的時候,這種情況可能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但是在冬季到春季之間,尤其是在海鮮較貴的春節前后,它必定成為大家爭相搶購的對象,這段時期內潛規則最流行。 ” (見習記者 張艷利 記者 李樹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