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風景區 艾山風景區位于青島市膠州西南20公里處,由艾山、東石、西石三個景點組成,是一處歷史古跡眾多,文化積淀豐富的綜合性旅游風景區。距今已有一億兩千多萬年的歷史,四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一千五百年的文字記載史。現為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 艾山,海拔229.2米,是膠州第一峰。古今文人在這里留下了眾多的詩文、繪畫和優美的神話傳說。艾山建有圣母廟、祖母廟、松濤亭、觀海亭、迎賓亭和天澤泉,還有眾多的碑碣、石刻。游覽艾山四季景色,美不勝收。 東石,海拔137米,異常陡峭,形如巨人。東石景點具有典型的火山海蝕地貌奇觀。東石建筑有玉皇廟、康成書屋等建筑。若拾級攀絕頂,則頓覺開朗,極目遠眺,碧海藍天,令人心曠神怡,為旅游者平添異常色彩。 西石,海拔142米,樹茂林豐,山花野草相映成趣。山上有百子殿、王母殿、懸空寺、鐘樓和康熙碑等景點。登臨石頂,如上云端,步入仙境,將給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回憶。
公交:膠州公園門前專線車 電話:87206735 時間:8:30-17:30
城隍廟 城隍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膠州城隍廟是膠州市唯一保留下來的比較完整的文物古建筑群,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占地面積為4043.5平方米,現為青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膠州城隍廟“始建不詳,明洪武二年(1396)重修”。 膠州城隍廟自明初起止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屢毀屢建達9次之多,表明城隍在膠州民俗神祗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又不斷增設當地信仰的其他神祗如:土地爺、送生娘娘、財神爺等。甚至包括祭祀地方名宦如:龔公祠、趙公祠,民間色彩濃郁。同時,對于研究膠州地方文化、民俗信仰、宗教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民國初年,城隍廟由進德會管理,1930年,膠州縣公安局進駐,后來又被日偽第一區區公所占住。四十年代末到建國初,先后由縣商業局、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等單位使用,后由市博物館使用。1999年12月,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門 正門懸“城隍廟”三字大匾,正門外立鐵獅子一對。算盤橫梁上書“不由人算”四個字。正門兩旁為耳房。耳房內是泥馬和泥馬夫。 戲樓 城隍爺的生日是農歷五月十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一都要舉行為給城隍爺慶祝生辰的城隍大會。在城隍會上要邀請外埠的戲班唱戲,所以城隍廟院內有戲樓。主要唱京戲,第一場戲是《黃金臺》,因為膠州城隍爺名叫金巖,以示效忠和信仰。 廣生殿 道教傳說,人一生行善事,死后還可轉生為人,轉生之初為一嬰兒,由送生娘娘和送生哥哥分送各家。殿內正中供“送生娘娘”。左側是送生哥哥,肩挑籮筐,籮筐內坐著嬰兒。右側為侍女,日偽時期廣生殿是第一區區公所的辦公室。 大生殿 是祭祀“月下老人”和“和合二仙”的神殿。月下老人是中國傳統的婚姻愛情之神。和合二仙則象征同心和睦,福祿雙全。 土地廟 土地神俗稱土地爺、土地公公,是地方守護神,流行于全國各地。 上古時代就有了對土地的信仰。《禮記》中關于如何祭祀土地神的記載中,有非常嚴格的等級規定。明代對土地神的信仰非常興盛。傳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出生在江蘇盱??? 縣靈跡鄉的一個土地廟里。但更重要的是,14世紀后道教日益世俗化,從宮廷走向民間,土地神也就成為了社會最下層百姓保一方平安、給一方民眾帶來幸福的重要保護神。土地神的形象一般是穿著樸素,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白胡子老人,陪伴他的是他的妻子“土地奶奶”,也是一位可親可愛的老太太。 靈官殿 “靈官”就是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將。大多數記載說他是宋徽宗時人。名叫王善。原是保衛玉皇大帝靈霄殿的天將,奉玉帝之命當了江蘇淮陰的城隍爺。后來,王善得罪了路過湘陰的神仙薩真人,薩真人施法術將湘陰城隍廟放火焚毀,使王善無處安身,只好跟隨薩真人達十幾年,最后成為薩真人的下屬。明代永樂帝曾命人在紫禁城西建“天將廟”供奉王善,而且每次征戰都要帶上一尊由藤條別成的王善像。明宣德帝封王善為“隆恩真君”。明成化將其廟晉升為“顯靈宮”,每年皇帝誕辰、正月初一、冬至日以及真君顯圣之日(真君顯圣之日為農歷六月十三、六月二十三和九月二十三)派官員前往祭奠。
公交:17路、205路、66路、15路 電話:87219069 時間:8:30-17:30
玉皇廟 玉皇廟現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位于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東,因殿內供奉玉皇大帝而得名。 該廟始建于唐朝初年。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一位得道的道士,四處云游,路經此地,見此地南有碧溝河水纏繞,北有柏蘭將軍廟、魯氏點將臺,依山傍水,風水極佳,于是他不辭辛勞到附近村莊及各地化緣修廟。在化緣過程中,路上偶遇一京官,京官被他的行動所感動,后經察看,此地風水確實極佳,于是出巨資修建了玉皇廟。《膠州史志》上有“自廟宇建成,香火殊盛,求簽上香者絡繹不絕”的記載。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前往廟宇內祭拜,并為廟宇題詞。公元1766年,乾隆帝又派人重新整修廟宇,使之成為膠州半島重要的道教文化傳播地。上世紀三十年代,因烽火連綿,戰爭不斷,廟宇被毀。 2009年4月玉皇廟得以重建。新建廟宇,占地26667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廟之正面建有山門,山門內主殿依次為玉皇殿、三教堂和法堂,東廂依次為財神殿、念佛堂和藥師殿,西廂依次為送子殿、觀音殿、娘娘殿和居士房。廟內西側建洪福寺一座,此寺雙檐單層,高17米,主要供奉太白金星、北斗七星、托塔天王、玄武大帝,四周還有一萬尊小佛。 ???????????????????????????????????????????????????????? 公交:佳樂家或廣州北路沿路公交車停車站點,乘膠北專線車 電話:88277157 時間:8:30-17:30
高鳳翰紀念館 高鳳翰紀念館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座落于膠州市澳門路西段(南關街道辦事處南三里河村西),北緯36.18°,東經120°。1993年由膠州市政府投資興建,1994年對外開放,隸屬膠州市博物館,占地16畝,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包括故居、展室、陵園及附設幾大部分,主要以收藏高風翰的藝術作品、研究高風翰的生平及藝術成就并向人們進行宣傳教育的專題性紀念館。 高鳳翰(1683年-1749年)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一生才華橫溢、筆耕不輟,以其超然的左筆書畫、篆刻、治硯及韻律十足的詩文蜚聲藝壇,并以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質贏得了世人的欽佩,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故居復原陳列展(包括南齋、春草堂、石鰲館、北堂、竹西亭、南齋池),室內陳列內容充實,以供參觀者了解高鳳翰的家世、行實等情況。 高鳳翰藝術成就展,陳列了高鳳翰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詩、書、畫、印、硯作品,充分展現了高鳳翰多才多藝及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現了他身殘志堅為藝術奮斗終生的拼搏精神。 專題展,用來展出國內外近百位知名人士、學者為該館提寫的書畫作品,高度贊揚了高鳳翰的一生及其藝術成就。 宋代板橋鎮復原展,以大型沙盤的形式反映了古板橋鎮的繁榮景象。 高鳳翰陵園,內有高鳳翰墓,碑文由鄭板橋為之題寫,松柏環繞,莊肅典雅。 北宋鐵錢展(泉亭),鐵錢發現于1996年12月膠州市政府宿舍工地,經科學發掘清理,共出土鐵錢約30噸,由于地下水源豐富,鐵錢已銹結成團,其中最大的一塊重約16噸,其中能辨清字跡的有圣宋元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政和通寶、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時期的鑄幣,其中大觀通寶為徽宗御書瘦金體。膠州市在宋朝時,屬京東東路密州板橋鎮,板橋鎮東南瀕臨唐家灣海口(今膠州灣),云溪河環繞其南,東入唐家灣,板橋鎮“控東南海道,風飄信宿可至吳楚”、“三日可抵明州定海”,是南北貿易天然良港,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在板橋鎮設立市舶司,抽取貿易關稅,這是宋代北方唯一設立市舶司的貿易港口,足見其地位重要。總之,這么多鐵錢的發現在全國尚屬首次。這些鐵錢為研究宋代的錢幣鑄造及經濟發展等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公交:3(高鳳翰紀念館站);17、77(膠州一中站)轉3(高鳳翰紀念館站) 時間:上午9:00—11:30?? 下午13:30——16:30(冬季) 14:00——17:00(夏季) 電話:86000589? 82211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