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每年確診性早熟500余例,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其中七成性早熟都是“假熟”。昨日,衛生部發布兒童性早熟診斷治療指南,男孩9歲前、女孩8歲前出現第二性征即為“性早熟”。記者從島城醫院兒科臨床了解到,島城兒童的青春期發育比10年前提前了一年,發育起始年齡男孩在12-14歲,女孩在10-12歲,不健康地過早發育會引起孩子身高、心理、內分泌等多方面的問題。 誤食避孕藥女孩發育早 ????4歲女童玉玉誤把避孕藥當成了糖丸,一個月之內竟陸續服下40粒,受之影響孩子的乳暈逐漸變黑。經專家診斷,這是因為孩子服用避孕藥而造成的假性性早熟,幸虧及時發現否則后果更嚴重。“真后悔把藥片放到抽屜里。”昨天上午,來自萊西的陳女士看著懷里的玉玉一臉懊悔。她告訴記者,他們家里的藥物一般都會放到抽屜里,之前孩子也沒去動過。“可能是因為避孕藥外面裹著一層甜甜的糖衣,孩子誤認成是糖豆了。”陳女士發現不對時,抽屜里的兩板近40粒藥都已經被孩子吃光了,更讓她感到害怕的是,她給玉玉洗澡時發現孩子的乳暈黑黑的。考慮可能是吃避孕藥造成的,陳女士趕緊帶孩子到兒童醫院檢查。接診的兒童醫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張立琴介紹,經過檢查玉玉的性激素很正常,乳暈發黑是受避孕藥影響造成的假性性早熟,幸虧發現及時,否則對孩子的身體會有遠期傷害。 最小“性早熟”僅1歲半 ????“青島醫院使用的判定性早熟年齡標準與此次發布相同,都是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出現第二性征,接診過的年齡最小性早熟患者僅有1歲半。”張立琴介紹,性早熟有三種,包括內分泌紊亂引起的真性性早熟、外部環境和攝入雌激素引起的假性性早熟,以及腦腫瘤病變引起的性早熟。1歲半的女孩出現乳房發育的癥狀,讓家長十分驚慌,于是趕緊到兒童醫院檢查,體檢后并未發現嚴重后果,而是由?“下丘腦-腦垂體-性腺”組成的發育軸處于生理活躍期,造成小女孩進入了“小青春期”,一般在兩歲前就會結束,并非內分泌紊亂造成的性早熟,是十分典型的假性性早熟,是一種可逆的變化。 ????青醫附院兒科主任李堂分析,性早熟的患兒中女孩占了絕大多數,男孩的例子相對較少。“5-8歲的女孩出現性早熟比較集中,而且有不少是真性性早熟,低齡段的女孩出現的多數是假性性早熟。”由于小男孩的第二性征發育不明顯,往往性早熟會被忽視,一些到了15歲左右便不長個的男孩很可能曾經歷過性早熟的階段。 青春期發育10年提前1歲 ????相比于10年前,島城孩子的青春期發育起始年齡提前了1歲,海慈醫院兒科主任劉曉萍介紹,從現在的臨床統計來看,男孩在12-14歲就逐漸出現變聲等變化,女孩則從10-12歲就開始出現乳房發育等第二性征的改變,這比以往提前了1歲,個別孩子甚至會提前兩年,但從發育上來說也算正常。 ????“青春期發育的提前,一方面是飲食水平提高,各類營養的豐富利于孩子發育,但外部環境改變和類似于性激素物質的攝入,也是提前發育的重要原因。”劉主任介紹,現在孩子吃的油炸食品、袋裝食品以及加入各類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都是促使性早熟、青春期發育的原因。李堂主任還分析,現在的催熟水果和反季節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激素物質。另外,孩子們接觸的影視、文字作品也會在視覺、心理上起到一些作用,導致過早發育。 記者?陳珂?攝影報道 七成性早熟都是“假熟” ????記者從兒童醫院和青醫、市立、海慈、八醫了解到,我市每年能接診500余例性早熟患兒,這個數據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前幾年一周能遇到幾個性早熟患兒,現在一天就能接診好多個,尤其在寒暑假的高峰期,每天都有不少早熟患者。”李堂告訴記者,很多家長沒有必要那么著急,因為在這些病號中,有70%以上是假性性早熟,也就是“假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和治療,會很容易恢復到正常情況。 ????假熟的原因,多位專家都將其歸結到日常飲食的激素類添加劑上,“食物中含有激素,是患兒引發性早熟的一大原因,比如洋快餐、油炸類膨化食品,都含有過高的熱量。不僅會出現肥胖,還會導致身體內分泌紊亂,容易引發性早熟。”專家建議說,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進食人參、蜂王漿、燕窩、花粉、冬蟲夏草、阿膠、鹿茸等補品,這些營養品或補品可能會起到“拔苗助長”的效果。 |
上一篇:新生兒嚴重骨折 醫院賠償16萬醫生受罰
下一篇:肺炎“盯”上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