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中國反腐新政緊盯“高”“特”群體 近日,中共中央連出新規,對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作出具體規定,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剛剛全文公布的《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明確規定了各級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負全面領導責任,并具體對責任內容、檢查考核與監督,以及責任追究逐項明文規定。 有專家指出,該規定極富可操作性,與日前中共中央 其中,《審計規定》將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工作部門主持工作的領導干部納入經濟責任審計對象范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將作為考核、任免、獎懲被審計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并歸入被審計領導干部本人檔案。特別是將此審計擴展到省部一級高官大員和國企領導,被學者解讀為“中央將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納入反腐倡廉視野的新舉措,是反腐敗工作一大進步”。 在多年的反腐實踐中,高官犯案危害最大影響最為惡劣,而與此相對應的,民憤最大的腐敗現象則莫過于特權現象。“高”與“特”這兩個群體的密切聯系,更是社會輿論最敏感之處。今年網絡流行語“我爸是李剛”就充分表達了民眾對“高”“特”群體中存在的腐敗現象的反感。 近期的一個網絡調查顯示,六成網友相對于“物價水平”“教育”“醫療”“工作機會”,更關注“法治社會完善,法律面前沒有特權”,更希望能夠改善社會上的特權狀況,并將希望寄托于政府能夠更有服務精神。 日前,陜西等省取消公安專用的“O”牌照,令當地民眾拍手稱快。多家媒體也積極評論認為,解決特權車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取消特殊車牌,而在于嚴格執法,取消特權。 中國即將開啟“十二五”大幕,面對的將是更加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經濟發展、社會轉型的巨大考驗,與外部國際社會受后金融危機沖擊帶來的動蕩壓力,都不允許“貪腐成風”。 因此,預防并打擊貪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成為中國迫在眉睫的課題,相關制度、政策的建立也屬于中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的范疇。有學者指出,加強法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已成為高層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主體思路,如何有效保有高官群體的公仆本色,逐步消滅特權群體,將是中國未來各種政策、法規制定的重要關注領域。(張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