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 “以今年的年會為例,因為物價的增長,除去交給公關公司的費用,僅僅是在餐飲費上的支出每桌菜肴就要增加500多元的花費,我們初步計劃宴請23桌客人,這一項增加的成本有一萬多元,對于個人來說這可能是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對于企業來說,這筆增加的費用根本不會左右領導的決策,我們也不會因此減少宴請賓客的數量。” ——房地產公司企劃經理張先生 外企: 更注重經驗交流 市民張女士在一家全球性的知名飲料公司擔任外宣工作,她告訴記者,他們的年會11月底剛剛在市北區一家五星級酒店開完,來自山東大區的200多人參加了這次年會。年會的菜品自不必說,就連飲品也是品牌紅酒,但是這些都不是企業領導者所在意的,這次年會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一年工作的回顧和總結。 內幕 “與會者都將一年的工作總結制作成精美的PPT文稿,向與會者展示,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自己所負責的工作進行一個回顧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會穿插一些員工表演的節目活躍氣氛,整個年會既有檔次也有溫情,還達到了開會的效果。” ——飲料公司外宣工作人員張女士 私營企業: 年會為輕“禮”為重 市民劉先生經營著一家連鎖餐飲單位,他的企業一共有十幾個連鎖店,因為現在招工難,所以他也想盡辦法留住員工,從去年開始,他也通過開年會的方式答謝員工。 內幕 “我們這樣的小企業舉辦年會就講究個實惠,大家除了一起吃飯聯歡外,員工最關注的是禮品,去年送的是50元購物卡,今年準備送手機充值卡。” ——私營企業老板劉先生 年會拉動演員身價 隨著年會日漸時興,越來越多的公司不滿光吃喝為主,還聘請許多歌舞演員等前來表演助興,這也催火了經營演藝活動的廣告公司。從11月下旬開始,青島禮儀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柳紅博便忙得不可開交。 “臨近年關,演員很緊俏,身價自然會上漲。”柳紅博以他們公司演員的酬金為例說,平時歌唱演員參加一次活動酬勞為1500元,在臨近年關,演員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個別演員身價暴漲一倍,即使是本土演員,身價也普遍上漲20%至30%。 柳紅博的說法也得到了青島市交響樂團演出經理劉先生的證實,劉先生告訴記者,平時青島交響樂團在不管場地的前提下演出一場費用為8萬元,快到元旦新年,他們目前報價已變為10萬元。“四重奏的弦樂組合平時報價為2600元,現在已漲到3400元。”劉先生說。 公益捐款成主流 記者在采訪廣告策劃公司、演出公司及主辦企業時了解到一個新現象,在年會中設計上公益環節已成主流。“這次我們給一家大型投資公司做年會,他們會邀請上百家客戶前來現場,在年會中他們主打的便是公益義拍環節。”柳紅博對記者說,活動現場他們將與公益機構一起邀請貧困兒童代表到現場,拿出他們精心制作的禮物進行義拍,拍賣的錢都將捐給貧困兒童做學費。 “企業在年會中加上公益義拍、公益捐款等環節,讓客戶們受到愛心感染,而且會很有成就感。”青島微塵基金辦公室主任王書博對此介紹說,他們也接到許多企業舉辦年會的邀請,尋找合適的救助對象,并希望微塵基金到現場接收捐款。 廣告公司 3000多家 青島市廣告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到底有多少家呢?記者昨天就此采訪了青島市廣告協會相關負責人周女士,她介紹說,企業經營廣告包括設計、制作、代理、發布業務,目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大大小小廣告公司全部包括在內,全市已達到3000多家。“根據我們了解,這些廣告公司中絕大多數都有策劃組織年會業務,青島年會經濟已漸成氣候。”周女士對記者說。 年會經濟過億元 市南區東部一家大型公關公司負責人吳先生介紹說,“年會經濟是一塊大蛋糕,未來還會越變越大。”目前他們公司代理著5家大型企業的年會策劃業務,每家企業年會預算都超過20萬元,這些預算包括宴會廳租金、餐飲費、酒水費、客戶交通費、演出人員費用、現場布展物品費及廣告公司策劃費等,其中策劃費僅占四分之一左右。 “我們公司策劃的五次年會便超過100萬,類似我們這樣的公司至少有上百家,粗略估算這一個年關下來,光年會市場花費至少過億元。”吳先生說。 記者從海爾洲際酒店、香格里拉大飯店、萬達艾美酒店、海情大酒店、匯泉王朝大酒店等五星級酒店采訪了解到,截至元旦前,他們的宴會廳幾乎全部預訂出,企業舉辦年會占很大一部分,光這些酒店加起來舉行的年會費用便超過4000萬,再加上其他五星級酒店及四星級酒店籌辦的年會,因此年會經濟過億元并不是一句空話。 忙并快樂著 歷時一周的“年關經濟系列報道”今天謝幕,捫心自問,6篇大稿談不上完美,卻如百姓們的普通生活一般有滋有味、真實給力。 “忙并快樂著”是記者在采寫過程中的一大感觸。年底民間借貸風生水起、茅臺酒價格“破千”依然供不應求、企業高薪難招工人以及吃穿用等各個行業備戰年關消費,寫的是商家借年底和春節制造商機、分享“蛋糕”,事實上反映出的卻是咱老百姓們對“忙年”的熱衷和期盼。盡管春節只有7天公假,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是收獲的終點、邁步的起點、團聚的焦點。在人們喊著“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同時,多數老百姓仍然沒有忘記年底大掃除、置辦年貨以及回家團聚,于是“忙年”便成為大家追尋、烘托年味兒的最佳途徑。 記者和眾多老百姓一樣,熱衷這種“忙并快樂著”的感覺,這和一年里多數日子的生活不同,仿佛是一個生活高潮,所以我們期待商家熱炒年關經濟,最好在炒出年味兒的同時帶來點實惠,至于借機大幅炒高價格、人為制造斷貨緊張氣氛的商品,我們大可以嗤之以鼻,繞道“忙年”。 (王婷) |
上一篇:3000企業搶開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