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十一五”期間青島經濟發展綜述?? ????從2006年至今,青島經濟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在這波瀾起伏的五年里,各種嚴峻復雜的困難沒有停滯青島經濟發展的步伐,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也沒有打亂青島經濟發展的節奏。“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在“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在加快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的號角聲中,青島在綜合判斷 ????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翻了一番 ????下面的一組數據,見證了“十一五”期間青島綜合經濟實力的歷史性躍升: ????先說GDP。它是一、二、三產業所創造的生產總值,即經濟總量,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關鍵性指標。 ????來自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十一五”前四年,青島經濟年均增長14%。2005年,全市實現GDP為2695.5億元。“十一五”第一年的2006年,全市 GDP突破 3000億元,達到3183.18億元。2008年,全市GDP跨越4000億元大關,2009年達到 4853.87億元,進入全國大中城市10強行列。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981.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3%。按照目前增長速度,今年生產總值將邁上 5000億元臺階,比2005年翻了一番。 ????再看財政收入。它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經濟運行效益的綜合反映。 ????“十一五”期間,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青島財政收入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市財政局預計,2010年,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將完成452.4億元左右。由此測算,“十一五”期間,青島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將累計完成1690.7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約20.7%,比“十五”期間累計增長約171.8%。 ????殷實的財政實力,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還應該考量的是節能減排,這是實現綠色GDP的重要指標。 ????令人欣喜的是,青島萬元GDP的綜合能耗,已從2005年的0.96噸標準煤,下降到2009年的0.82噸標準煤。市發改委預計,“十一五”的五年里,青島萬元GDP能耗將下降22%,化學需氧量下降1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28%,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青島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綜合實力。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青島綜合競爭力排名逐年提升,已連續兩年進入前十位。 ??? 服務經濟為主的結構漸行漸近 ????經濟要發展,關鍵在結構。 ????“十一五”期間,青島把發展經濟的目光,更多地轉向“擴內需、調結構”,堅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這項決策以及不斷實施的有效措施,不僅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對青島經濟的沖擊,也使青島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加快了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了全市經濟的新一輪跨越發展。 ????五年來,青島不斷加大服務業投資,上馬了若干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服務業大項目,取得明顯成就。 “十一五”期間,全社會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總量達到5500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倍以上,年均增長率高于工業投資10個百分點。 ????因此,“十一五”成為青島服務業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2009年,青島服務業總量和比重首次雙雙超過工業,全市經濟重心已逐步轉向服務業。當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203.5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00億元,力爭比‘十五’末翻一番”的發展目標;比2005年增加1086.4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5.9%,超過同時期GDP增速1.8個百分點,并首次超過工業增速。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1.6%提高到45.4%,年均提高近1個百分點。 ????在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同時,青島不斷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步伐,建設了一批先進制造業基地。尤其是近兩年來,青島通過對老城區工業企業搬遷和布局調整,加大六大新增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投入,制定加快園區建設和大項目引進優惠政策措施,提高園區承載大項目的能力,促使青島工業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逐步加快。 ????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375.3億元、工業增加值2338.1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1.87倍、2.2倍,均居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3904.36億元,重工業完成產值5470.97億元,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由2005年的49.4:50.6,調整為42.75:57.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6.5%。 ????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859.78億元,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29.9%,產品銷售率為97.7%,分別比2005年增長130%、146%、116%。 ????“十一五”期間,青島裝備制造業迅猛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這也是青島重工業比重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2966.44億元,占全市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1.64%。 ????目前,青島已按照以園區為支撐的發展思路,以及 “大項目—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戰略,打造出汽車、造船、機車、石化、家電、電子、紡織等重點產業基地的雛形,初步形成東部高新技術產業和孵化創業聚集區、西海岸重化工業和臨港工業聚集區、環膠州灣輕型產業和出口加工聚集區、郊區特色產業和配套產業聚集區的工業發展布局框架。 ????伴隨著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先進制造業的不斷壯大,青島轉方式調結構的思路開始結出豐碩果實: ????在全市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6.6:51.8:41.6,調整為2009年的4.7:49.9:45.4,形成二、三產業共同支撐全市經濟增長的格局。 ????預計2010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2500億元左右。照此計算,“十一五”末,青島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調整為4.0:49.0:47.0左右,服務業在全市經濟的比重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為主的結構漸行漸近。 ??? 投資與消費拉動經濟穩健前行 ????五年來,青島堅持把投資結構優化和重點項目建設作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及轉方式、調結構的動力源,既保持了投資較快增長,又保持了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投資與消費拉動全市經濟穩健前行。 ????“十一五”前四年,全市共完成投資7000多億元,年均增長23%。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為49.8%,分別比“十五”和“九五”平均貢獻率高出2.7和14.2個百分點,處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 ????隨著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加快,青島投資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十一五”前四年,全市第三產業投資占比分別為44.5%、46.6%、49.6%和53.1%。這種投資結構上的變化,是青島“十一五”以來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在投資領域的重要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十一五”以后,青島更加注重對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和建設,特別是圍繞“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相繼建設了眾多諸如海灣大橋、流亭機場國際航站樓、膠州灣海底隧道、濱海公路、青島體育中心綜合訓練館、浮山灣奧林匹克場館、青島大劇院等具有跨世紀意義的基礎設施重點工程。 “十一五”前四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累計1303.6億元,平均每年遞增34.6%,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為17.9%,比2005年占比提高3個百分點。 ????五年來,隨著全市經濟不斷發展、擴內需政策效應拉動和居民收入穩步提高,青島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壯大,從城鎮到鄉村,處處建有各具特色的充滿現代氣息的商業區、商業街、各類超市或集貿市場,交易方式也日趨多樣和先進。 ????“十一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5年的870.11億元,擴大到2009年的1730.22億元,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長18.7%,比“十五”期間年均增速提高3.5個百分點。 ????各種經濟類型商業競相發展。市南、市北、李滄原有商圈更加繁榮,先后有麥凱樂、海信廣場、CBD萬達廣場、百麗廣場和心海廣場等高端綜合型的購物休閑中心開業。四方、嶗山、城陽新興商圈發展迅猛,先后有麗達百貨、樂天瑪特、寶龍城市廣場、樂購等集吃、住、購、游、玩等于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體開業。國際先進經營業態、管理經驗及管理技術已在全市零售業融合發展,銷售服務形式日趨新穎舒適。 ????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在大型零售企業建設步伐加快的同時,靈活多樣的中小企業、個體戶也得到快速發展。 2009年末,全市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共有65個,比2005年末多19個;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網點總數達到36.32萬個,平均每萬人擁有的商業網點476個,比2005年多170個。 ????網點布局日趨合理。目前,全市零售業已形成大型零售商廈、綜合超市、購物中心、倉儲式商場等大型商業網點和大型批發市場為龍頭,專業店、專賣店、連鎖店、專業市場為骨干,早市、夜市和個體網點為補充的流通體系。(本報記者 劉芳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