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金節聚會(吉祥滿族網站/供圖) 農歷10月13日是滿族重要節日頒金節。日前,部分滿族同胞在京通過聯誼活動進行這一“族慶”。但記者隨后走訪發現,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滿語的學校,會滿語的市民寥寥無幾。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滿文已經走向衰微。用滿文記載的清史資料,也正逐漸沉入歷史的長河。 政協委員趙志強呼吁搶救滿文。趙志強表示,滿語是研究滿族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工具。目前大量 現狀1: 僅個別農村老人會說滿語 11月18日,農歷10月13日,滿族同胞迎來紀念滿族命名375周年的頒金節。“頒金”在滿語中有誕生之意。1635年農歷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在這一天,很多滿族同胞會身著民族服飾進行聚會。 “頒金節”期間,記者調查了解到,很多滿族朋友都想學習一點滿文;另外,不少研究人員也有學習滿文的需求,可大家找不到學習滿文的地方。 劉先生來自遼寧一個滿族自治縣,但他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對滿文都是一無所知。劉先生發現一些網站倒是有學習滿文的資料,可自學起來難度很大。“要是有老師給講幾節課就好了。” 在本市一家博物館工作的王先生,有時會接觸到只有滿文標記的清代文物。為了弄清文物當初的用途,王先生往往要走幾家研究機構,請專家解讀。“如果自己掌握一點滿文,也許就不用這么辛苦了。” 據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市政協委員趙志強介紹,滿族人口如今已逾千萬,是我國第二大少數民族。但仍在使用滿語的,僅是東北農村個別村莊的少數老人,且這些老人多數會說而不會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