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是老百姓對當前物價水平的最直觀感受。在高通脹預期下,一切漲價都變得“合情合理”,許多商品實際上“被通脹”了。 ???“搭車”漲價 ????與房租和醫療服務價格“沒理由”漲價不同,冬儲大白菜、羽絨服等產品價格則有“搭車漲價”嫌疑,這些產品假借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名義,不斷把自身身價抬高。 ????白菜:一下子漲了將近3倍 ????“去年冬天,大白菜每斤才2毛5,今年每斤賣9毛,就這價錢頂多買到的也是菜幫和菜葉都特別青的白菜,好一點的每斤就要1塊錢。”張先生告訴記者,這樣一來,每斤白菜就相當于1塊多錢。 ????高先生每年都有購買冬儲大白菜的習慣,如果不是今年大白菜價格上漲得太過兇狠,高先生也會像過去一樣,買上200斤白菜擺在院子里。可直到現在,高先生一家仍然不打算購買冬儲大白菜。 ????50歲的高先生記得,小時候冬儲大白菜每斤只有幾分錢,院子里家家戶戶的大白菜有的擺在窗臺上,有的躺在屋頂上,樣子極其壯觀。高先生說,隨著物價的上漲,最近幾年冬儲大白菜的價格逐漸漲到了兩三毛錢,這可以理解,但今年一下子就漲了將近3倍,實在接受不了。 ????大棗:棗是舊棗價格卻上漲五成 ????原本跟通貨膨脹不沾邊的各種儲藏類農產品,也正成為“搭車漲價”主力軍,例如冬天經常吃的大棗。 ????平日喜歡網上買大棗的王女士,突然發現網店里去年賣38塊錢一斤的大棗突然價格上漲近50%。 ????據了解,冬棗其產棗季節為每年的9月份,一般而言,廠家會在產棗季節集中收購,然后持續銷售一年。“去年收購今年賣,即便不漲價廠家也是盈利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現在賣的棗都是去年的陳棗,價格基本在60-70元一斤,今年9月的新棗還沒冬棗價格基本維持在38元左右,雖然價格會受到季節等因素影響,但總體而言價格波動不大,今年漲幅普遍高于往年。 ????對大棗價格上漲的原因,該店老板告訴記者,“租金上漲,成本跟著走高,價格上漲是必然,目前各行各業物價水平都在提高,我們也是跟著市場行情走,至于漲價的具體原因,我們也不清楚”。 ????羽絨服:跟著棉花“水漲船高” ????衣服也沒能免俗地跟著“升值”。“去年買一件普通羽絨服只需400多塊錢,但今年一件普通羽絨服動輒上千元,價格漲得厲害。”剛剛買了新羽絨服的黃女士對記者抱怨。 ????黃女士的抱怨并非個例,今年三季度開始,棉花價格不斷攀升,并成為各種品牌服裝價格“搭車上漲”的理由,羽絨服首當其沖。 ????據了解,今年新上市羽絨服短款基本在六七百元,千元左右羽絨服成為常態,一家專賣羽絨服店店員告訴記者,“今年羽絨服普遍漲價三成以上,幾乎所有材質羽絨服都在漲價,漲價幅度高低不等。波司登、雪中飛等一線羽絨服品牌幾乎都在漲價,整體漲幅大約在10%左右。” ??? 一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原材料價格上漲,用人成本增加,工人工資大幅上調,加上之前市場流傳的“千年極寒”等因素導致羽絨服價格上漲。“衣服類等各種商品價格都在上漲,現在從廠家拿貨成本增加,賣價必然跟著走高,畢竟現在吃穿住用行各種產品都在漲價。” ????變相漲價 ????通脹預期下,漲聲一片。凡是和農產品以及食物沾上邊的,都能搭上“通脹順風車”。這其中,有明碼抬價的,也有通過產品減量暗自提價的。 ????餐飲:分量“縮水”主食個頭變小 ????“以前一頓飯能吃飽,現在根本吃不飽。”一些論壇上經常冒出這類帖子。 ???白領肖小姐感嘆,“同樣的盤子、同樣的價錢、同樣的菜品,菜量卻少了”。以前一頓飯花15元,現在則需要20元。即使小部分人氣旺的餐館菜量沒變,但價格也漲了。一盤紅燒帶魚從12元漲到了16元,漲了30%。 ??? 汪女士對此深有體會。“麻辣串以前一串魚丸有4個,賣1元錢。現在價錢降到6毛,但每串魚丸的數量只有2個了。大白菜、冬瓜、土豆片也是如此。”汪女士粗略算了算,“表面上價錢是降了,實際上是分量變少了,相當于提價20%。”消費者吳女士還做過比較,糕點店的饅頭燒餅個頭也小了1/3。 ????酸奶:克重減少價格暗漲兩成 ????“幾乎看不見超過200克的袋裝酸奶了,大都變成了180克、160克,有的只有150克。”很多消費者抱怨。 ????張大媽告訴記者,“以前一袋奶拿在手里鼓鼓的,現在輕飄飄的。很多品牌的桶裝酸奶克重降到了1.1千克,而以前多是1.25千克”。例如1.1千克的某知名品牌紅棗桶裝酸奶售價為14.5元,150克袋裝紅棗酸奶售價1.25元,相比原來的1.25千克和180克重量,價格上調了13%-20%。 ????箱裝純牛奶的袋數也有變化。“前兩天買回一箱純牛奶,打開一看只有16袋,原來還是18袋,突然就少了2袋,相當于多花了3元錢。”上班族劉小姐稱。 ????對于漲價理由,銷售員說得最多的就是原奶收購價上漲,也有稱根據國家包裝標準調整的。據了解,今年以來原奶價格已連續四次上升。專家認為,除了原料價格上漲,人工、水電、運輸也都在漲。減少克重是一種營銷手段,實質是變相漲價,與包裝無關。 ???泡面:面餅“瘦身”隱性漲價5% ????本月初,康師傅“經典袋面系列” 提價10%,每袋2元升至2.2元。不過,細心的消費者仍舊發現大部分方便面品牌的面餅克重或多或少降低了5克左右。“一袋泡面吃下去沒感覺,仔細一看,原來面餅少了5克。”一所大學的在校學生說道。 ????記者走訪各大超市發現,有的方便面產品更換包裝后,其貨架上的價簽還未來得及更換。如5袋裝的康師傅珍品紅燒牛肉面包裝上印著85克×5,售價7.8元,而貨架的價簽仍是90克。5袋裝的白象紅燒雙牛肉煲面售價8.5元,克重也少了5克,相當于上漲了5%左右。 ????“樂事罐裝薯片也由120克縮成了110克,其實是變相漲了9%。”一消費者告訴記者。 ????“不應該偷偷摸摸地變相漲價,也不能一有風吹草動就把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一營銷專家表示,消費者對快消品價格較為敏感,商超終端不喜歡頻繁調價,以至于全行業幾乎形成了“瘦身” 消化成本的默契。 |
上一篇:周末逛街必讀 青島商場打折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