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汝熙用易拉罐制作的微縮成都 巧 從煙灰缸開始學起 茍汝熙退休前,是一家電器材料廠的工人。 退休后,他不像別的老人愛好唱歌跳舞或者“砌長城”,而是一門心思開始工藝品創作。 茍汝熙說,他創作的第一個作品很簡單,是個煙灰缸。 上世紀80年代,他就喜歡對彩色“鐵皮”搗騰,他的巧手在廠里有些名氣。有一次,同事帶來個易拉罐和一個用易拉罐材料做的煙 此時,茍汝熙還不太自信,但他還是答應了同事的請求。回去研究了半天,終于做了一個比樣品更精美的煙灰缸。 這次客串,讓茍汝熙很有成就感,也萌發了把廢舊易拉罐創作成藝術品的想法。 那時,易拉罐還屬于“稀有品”。為支持他的創作,家人買飲料時只買易拉罐裝的。孩子們還發動周邊的親戚、朋友,將喝完的易拉罐送給茍大爺。 退休之前,茍汝熙的代表作品就是煙灰缸,而且只會這一樣。 退休后,大爺“潛心研究”數月,先做出了二三十種不同類型的花籃。他請從事美術教學的弟弟來參觀。本以為會得到贊美,誰知弟弟只吐了一句:“在我看來,你就只是會做 花籃這一種東西而已。” 茍汝熙不服氣,便嘗試創作別的東西。每當他看見易拉罐工藝品時,總會停下來揣摩半天。 奇 工藝品幫他成功討債 創作易拉罐手工藝品,不但給茍汝熙的生活增添樂趣,還幫助他成功“討過債”。 1989年,茍汝熙和同事遠赴新疆烏魯木齊討要貨款。然而,對方遲遲不肯兌現。茍汝熙非常郁悶,就坐火車去附近的城市找親戚解悶兒。 在火車上,為打發時間,他掏出紅紅綠綠的易拉罐專注地創作。沒想到,此舉吸引了一圈美女參觀。 得意過后,茍汝熙不禁想到,討貨款公司分部經理也是個女孩子,說不準她也會喜歡這樣的小玩意兒。在火車上,他打定主意,為那個經理創作一個小禮物,通過禮物拉近距離再提要求。 回到烏魯木齊后,茍汝熙帶著易拉罐手工藝品去找那個分部女經理。果然,經理對小玩意兒愛不釋手,還請他再做兩個。三天后,茍汝熙帶著禮品找到經理。他還沒開口,經理就先遞給他一張匯款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