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以來,市南區各社區內熱鬧得像過節一樣:社區居民議事廳內,以“我眼中的首善之民”為題進行著公民議事活動;社區大講堂內,居民們在認真的傾聽專家講解《冬季家庭花卉養護》;圖書室、科技館內,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這里讀書、參觀……自11月6日市南區委、市南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社區教育節啟幕以來,以“展學習魅力?揚首善精神”為主題的多道教育大餐令市南區十幾萬居民大快朵頤。 35 ????在今年第五屆社區教育節時,駱駝祥子博物館、青島市群眾藝術館、青島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青島郵電博物館、青島成長心理研究所、新市民之家等10處被確立為第二批市南區社區教育基地。這是繼2009年市南區教育局建立首批25家社區教育基地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著資源共有、利益共享的原則,市南區教育局深挖區域優質資源,先后與35家區內單位達成合作意向,擴展社區教育資源群,發揮基地的職業教育、新市民教育、健康教育、文化教育和名人古跡教育的功能,為居民終身學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 ????市南區社區教育基地為居民搭建了廣闊的學習平臺,市南區教育局還結合不同的教育契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將基地的教育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世界氣象日”期間,市南區居民可以到青島市氣象局,參觀各類功能室,關注“氣象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世界健康日”期間,市南區居民可以到青島市慢性病教育基地,聽專家講座,免費查體,進行健康咨詢;市南區教育局還定期發布青島市美術館展訊,吸引廣大居民走進美術館,感受藝術氛圍,陶冶情操…… ????為滿足社區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居民的學習需求,市南區教育局不斷優化社會資源,社區教育節期間與青島山炮臺、海軍博物館、信號山公園、德國監獄舊址、天文臺、奧帆文化館、康有為故居、喜悅滑冰場、小魚山公園、小青島等10家單位推出惠民服務,印制《社區教育惠民手冊》,讓社區居民享受低票價的優惠。 ????為豐富學生的實踐內容和渠道,拓展教育空間,市南區教育局深入社區和基地摸查教育資源,每學期面向學校推出學生社會實踐項目菜單,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社會實踐、公益勞動、慰問孤老等活動,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1115節公益課,為社區居民提供學習“套餐” ????1115節公益課,這是市南區2009年開設公益課堂的統計數字,而2010年這個數字仍在穩步增長。不僅建章立制,聘請各路“英豪”擔任教師,而且依據特色課程,編寫教材。如今,市南區免費公益課堂已成為培養居民理性思維、健康心態和文明行為舉止的有效載體之一,為市南區建設“居民素質最高”的首善之區奠定了基礎。 ????為了確保千節公益課堂的順利實施,市南區社區教育建立了菜單公告制度、調研反饋制。換言之,市南區社區教育網站和每個社區宣傳欄上,每周都有公益課堂的公告;市南區教育局還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課程調研,反饋開課情況。如此,市南區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居民學習需求和學習反饋,而且可以加大對公益課堂的宣傳力度和推進力度。如今,市南區公益課堂涉及社會公德、文明禮儀、生活技能等近50種門類。為保證課堂質量,市南區可謂延攬各路 “英 ????豪”,一方面通過招募社會志愿者、挖掘家長資源和摸查社區人才等途徑,建立專家、社區志愿者、家長人才三支隊伍,充實社區教育人才資源庫,另一方面,整合青島市慢性病健康教育基地、青島市口腔教育基地、尚言教育等教育資源,利用他們的教育設施、專家團隊等資源,將公益課堂的形式做活,吸引廣大居民的參與。特色課程的設置,是千節公益課堂吸引眾多居民參與的焦點。市南區立足城區特點,結合居民需求,貼近百姓生活,編寫了《走進市南》、《青島與海洋》、《衣》、《食》、《住》、《行》、《休閑生活》、《和孩子一起成長》等社區教育培訓教材。配合教材的使用,市南區還制定了課程實施計劃,將特色課程引入公益課堂,居民在公益課堂里不僅可以了解青島特色,市南風土人情,而且可以學習生活中的常識,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為一體,可謂雅俗共賞,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生活著,學習著,快樂著 ????近年來,市南區在推進社區教育工作進程中,堅持以教育培訓為重點,秉承“面向大眾、弱勢優先”的教育理念,涉及嬰幼兒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職業技能教育、老年休閑教育,可謂面面俱到。 ????為了增強社區教育的全員服務力,為廣大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社區學習環境,市南區采取了以社區為依托的集中式學習、以團隊為單位的互助式學習、以家庭為核心的小組式學習、以網絡為載體的遠程式學習等多種形式,拓寬了教育渠道,擴大了教育群體,提高了居民的整體素質。 ????社區教育大集是市南區社區教育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擴大活動影響、滿足學習需求的又一創新。借傳統節假日契機,以辦大集的形式開展社區教育活動。迎新春教育大集、讀書大集、美德宣教大集、新市民教育大集、嬰幼兒早期教育大集等主題鮮明、覆蓋面廣的教育大集廣受社區居民的歡迎。 ????例如,在以春節為契機的教育大集中,安排了以“春之味”為主題的冷盤拼制、巧制面點、飲食科學等,以“春之美”為主題的春節習俗介紹、著裝色彩搭配、美容美發等,以“春之樂”為主題的中國結手工編織、茶藝、電子賀卡巧繪制等內容豐富的講座,還有春節風俗展、剪紙、書畫、秧歌、腰鼓等群眾教育文化活動展示。 ????市南區注重加強社區教育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打造現代學習網絡,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務。 2004年,市南區開通了社區教育網站,設立了時事聚焦、教育廣場、社教資源、電子雜志、社教動態、他山之石、父母課堂等12個欄目,為居民提供三項網上教育服務:一是為居民提供社區教育信息咨訊服務。 “教育廣場”欄目發布社區學校、社區教學點的培訓資訊,居民可以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社教資源”欄目里匯集了市南區社區教育基地信息,方便居民了解教育基地的活動信息、活動主題,為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活動提供了便利。二是為居民遠程學習開通 “綠色通道”。 “父母課堂”、“在線視頻”、“快樂生活”等欄目為居民提供了的豐富的學習內容。三是為社區教育工作者搭建起交流、學習、展示的平臺。 “時事聚焦”融匯了政治、教育、社區的時事新聞,“他山之石”介紹了社區教育的典型經驗,“社教動態”隨時發布社區教育成員單位工作信息,“互動平臺”記錄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心得體會。市南區現代學習網絡,使得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時間更加靈活,學習選擇更加自主。如今,居民足不出戶,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各取所需,享受到全方位的教育服務。 ????楓葉流丹,如爍彩霞。秋色雖未有江南二月春花的火紅,但卻熱情又安靜地釋放著激情。就像這秋色一樣,在學習正在融入生活的市南區,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步調相輔相成,共同演繹著一曲輕盈而不失華麗的交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