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日》節目以前接到過不少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的電話,反映明明是到銀行存錢,結果在網點銀保銷售人員的推銷下,最后拿回家的卻是保險單。由于銷售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銀保產品一度備受詬病,本月7號,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今年年底以前,銀行必須清退保險公司派駐其網點的 【正文】 年近古稀的王先生手頭上有一份終生壽險,已經到期了,可是錢還沒拿出來。王老先生回憶,三年前,他拿著五萬元錢到自家附近的銀行準備存款,一位和銀行職員同樣打扮的女子主動上前,說可以為老人推薦一種基金。 【同期聲】 王先生 市民 (我一看利息挺高的 我就買了 填表的時候 她給我填的 我也不知道這是保險公司的保單 拿回來以后 孩子才發現) 【正文】 之后沒多久,王老先生因為家里有事急需錢,就找到了這家保險公司的總部提出要把錢拿出來,可是公司方面的答復令王先生難以接受。 【同期聲】 王先生 市民 (保險公司說借給我兩萬塊錢 我說錢是我自己的 我不能借 拿我的錢借給我 像什么話) 【正文】 最終,王老先生簽了借款單并提出兩萬塊錢,轉眼到今年七月份保單到期了,保險公司卻告知王先生只有本金沒有利息了。 【同期聲】 王先生 市民 (他們說我借款的利息 不夠我本金產生的利息了 要從本金里面扣 經過多方面交涉 他們同意這個月底給我們錢 (那還有利息嗎)沒有利息了 給我本金就不錯了 沒扣我本金就算是恩賜了) 【正文】 一份銀保,一波三折。得知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銀行清退保險公司派駐其網點的銷售人員,王先生非常支持。那么,島城的銀行網點是否已經有了相應的措施了呢?隨后記者又來到王先生當初辦保險的銀行網點,發現前臺上還擺放著多種銀行保險產品的宣傳手冊。 【同期聲】 ((你是保險公司的)我不是 我是銀行的 (保險公司的)不在 他去吃飯了) 【正文】 對于銀監會的通知,這位女職員表示不是很清楚。爾后,記者又走訪了中山路和寧夏路上多家銀行網點,其中大部分仍然駐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他們穿銀行制服,甚至會幫銀行打雜。一些儲戶尤其是老年人,經常會把他們當做銀行的工作人員。 據了解,近一兩年,保險公司與銀行機構強強聯合推出銀行保險,成為金融界的一股潮流。業內人士透露,銀行保險雖然是一種實現雙贏的途徑,但在銷售過程中,的確存在不少問題。 【同期聲】 電話采訪 鄭先生 青島某保險公司銷售總監 (理財產品混淆銷售 容易夸大一些保險的收益) 【正文】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叫停銀保從業人員駐扎銀行網點,對于一些主打銀保產品的保險公司來說,在短期內必然會造成較大的損失,銀保產品何去何從還很難說。但是,這一措施無疑將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規范。 本臺報道。 【導語】 針對目前一些保險企業人員在銀行蹲點混淆保險和正常銀行業務的現狀,近日,中國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加強對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監管。 【正文】 《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對客戶詳細地如實提示保險產品的特點和風險,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產品等其他產品混淆銷售,不得做簡單類比,不得夸大保險產品收益;商業銀行在代銷保險過程中,不得以中獎、抽獎、回扣或者送實務、保險等方式進行誤導銷售。 《通知》對當前銀行保險業務發展有3點規定。通過商業銀行網點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應當是持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銀行銷售人員,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保險產品不得與儲蓄存款、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混淆銷售,不得將保險產品收益與上述產品簡單類比,不得夸大保險產品收益。商業銀行每個網點原則上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合作,如超過3家,應堅持審慎經營,并向當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報告。 本臺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