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清晨,一大早出門的蘭州市民馬宜婷女士便戴上了厚厚的醫用口罩。這是冬季里在中國西北內陸城市蘭州常見的景象。
????為了防治冬季大氣污染,蘭州市已對65家企業和部分生產設施實施限產、停產,這一措施將從11月5日持續到明年3月31日。
????“一到冬天就像住在煙囪里,不戴口罩根本受不了。”馬宜婷說,“家里人冬天老得呼吸道疾病,大人小孩都得戴口罩。”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消息顯示,9日,蘭州市污染指數為156,在全國47個重點城市中,污染指數最高,空氣質量最差。在剛過去的2009年,蘭州市大氣污染狀況一度惡化,輕度污染天氣比2008年增加了30天。
????冬季嚴重的大氣污染一直困擾著這座中國西部內陸城市,冬季的蘭州被人們稱為“看不見天空的城市”。
????蘭州市依黃河河谷盆地而建,東西兩頭延伸,南北則是高山。市區平均靜風頻率達93%,大氣污染為工業、煤煙、揚塵及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污染,并帶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以沙塵浮塵等輸入性污染為主,冬季則以煤煙等低空面源污染為主。
????受特殊的地理和氣象條件制約,污染物很難擴散出去,加上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污染呈煤煙型,工業污染源所占比重大,導致蘭州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舉步維艱。
????據蘭州市環保局統計,近5年蘭州市在環境保護上已投入超過40億元。“改善冬季大氣污染是政府工作的大事,也是改善城市環境和群眾生活質量的大事,更是環保工作的重點。”蘭州市環保局局長陳靜說。
????中國北方城市進入冬季后就開始供暖,這使得燃煤污染加劇,加劇了蘭州冬季大氣污染的程度。 在今年進入冬季后,蘭州市決定采取規范供熱企業環境管理,在燃煤企業中推廣使用低硫煤,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加大環境監管和嚴格控制揚塵污染等五項措施,防治大氣污染。
????蘭州市市長袁占庭表示,加強對污染源的治理,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由于蘭州市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燃煤污染成了的冬季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為了減少冬季大氣污染排放,除了企業付出限產、停產的代價外,蘭州市政府還在供暖期劃定了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減輕燃煤對大氣的污染。
????“‘禁燃區’內限期停止銷售、使用各種高污染燃料及設備。”蘭州市副市長姚國慶介紹,“同時,強化煤炭管制,市區所有煤炭加工、銷售、使用單位,必須是低硫份、低灰分煤炭,所有達不到環保要求的煤炭要全部封存,采取技術處理確保達標后才能使用。”
????除燃煤污染外,由于城市機動車數量增長激增,加上道路擁堵,該城市市內主要交通干道已經形成大氣污染帶,汽車尾氣成了大氣污染重要污染源。
????蘭州市公安局局長王幸說,近年來,蘭州市的汽車保有量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加,在過去的十年中,蘭州市的汽車保有量從11萬輛增加到37萬輛。
????姚國慶說,針對機動車的尾氣污染,蘭州市設立了機動車尾氣檢查檢測點,禁止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并且在城區空氣質量處于紅色預警級別時還要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這意味著,當該城市空氣質量達到紅色預警級別時,每天將有50%的機動車不能出行。
????“機動車限行制度不僅是為了改善交通狀況,更是為了改善大氣質量。”姚國慶說。在今年的9月18日,由于機動車相對過多造成嚴重的道路擁堵,這個城市已實行了機動車尾號限行制度,每日限行車輛占機動車保有量的15%。 除了以上措施外,蘭州市還增設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提高大氣環境監測預警技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規定在城區大氣質量處于紅色預警級別時,啟動緊急應急措施,對城區部分高污染企業緊急限產停產,城區內所有產生煙霧污染的燒烤店停止營業,所有施工工地停止施工。
????“治理大氣污染不僅要靠政府,還要大家積極支持。治理大氣污染本來就是全社會的事。”蘭州市專門為治理大氣污染招募的環保志愿者馮宜玉說。
????近年來,在不斷治理下,蘭州市空氣質量總體好轉,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從2005年的3.18下降到2009年的3.01,空氣質量污染物濃度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比2005年分別下降13.2%和4.5%。
????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和能源消耗快速增長,城區大氣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冬季采暖期大氣優良天數長期徘徊在70天左右,重度污染天氣時有出現,距離該市所在省份定下的全年大氣優良天數70%的目標差距還很大。
????針對蘭州市冬季大氣污染長期難以根治的情況,有專家提出,中國西部地區好多城市冬季大氣污染嚴重,是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加上不盡合理的能源結構造成的,加強外部生態環境建設和控制內部污染排放,轉變能源結構才是根治的方法。(記者 姜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