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1月9日訊 今天下午,青島市地震局局長李振諄做客民生在線,圍繞“增強危機意識,提高防震減災能力”為主題和網民進行了在線交流。本場網談參與人數為1178人,網談氣氛良好。本網記者將在網談后對網友反映的熱點問題及具體解決情況進行追蹤報道,歡迎網友留下聯系方式,便于記者與您聯系,追蹤采訪。
![]() 青島市地震局局長李振諄(一排中)與網民在線交流 (攝影記者 周琦) 以下為本次網談實錄: 開場語: 李振諄 各位網民朋友下午好,今天很高興到青島新聞網,和大家共同探討防震減災方面的有關問題。防震減災主要是圍繞完善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三大體系開展工作。為了更直接地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更加全面地掌握廣大人民群眾的防震減災工作需求,更好地吸取廣大人民群眾的防震減災工作智慧,希望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在線問答: 留言板 青島地震監測能力怎樣? 李振諄 近年來,站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狠抓地震監測預報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有青島市數字遙測地震臺網、青島市數字地震前兆臺網、青島市宏觀前兆觀測網絡、青島市強震動觀測太旺四個網絡支撐著地震的監測和觀測。一是青島市數字遙測地震臺網全時制監測。2003年投資526萬元,建成由7個子臺和臺網中心組成的青島市數字遙測地震臺網。該項目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進口大動態范圍地震計與國產數據采集器的最佳配套觀測;在系統設計和應用技術方面達到國內同類城市地震臺網觀測系統的領先水平,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市政府追加投資,完成了監測網絡傳輸方式改造,網內子臺數由7個擴展到19個,臺網孔徑由95公里擴展到150公里,并實現了與省地震臺網中心的數據共享與交換。確定網內地震三要素的時間,由原來的10分鐘縮短到5分鐘。二是青島市數字地震前兆臺網全面運行。按照前兆儀器數字化、觀測手段綜合化、觀測數據傳輸自動化、觀測數據處理智能化、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的思路, 2009年基本完成了投資804.92萬元的青島市數字地震前兆臺網建設任務。該項目由1個臺網中心和9個子臺組成。2008年6月完成臺網中心和5個子臺的建設任務,實現了臺網在奧帆賽前部分投入運行。全時制、全天候捕捉地震前兆信息。三是青島市宏觀前兆觀測網絡適時觀測。2007年,按照覆蓋全市、責任到人、信息可靠、聯絡暢通的要求,依照“規范與新建相結合”的思路,在全市建設了90個地下水、動物等宏觀前兆觀測點,完成了宏觀前兆觀測網絡的規范化建設任務。制定了《青島市地震宏觀前兆觀測網管理辦法》,建立了日記錄,周報告,異常情況隨時報告的觀察登記報告制度。四是青島市強震動觀測網絡重點建設。青島市強震動觀測網絡是“十二五”建設的重點項目,目前已建設強震臺2個,并且與省局共享3個。
|
上一篇:文化市場執法局徐增敏網談 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