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右)在印度孟買發(fā)表演講。 新華社/法新 主持人:感謝記者發(fā)自印度孟買的時實報道。 一方面是印度空前嚴密的安保,另一方面率領龐大的團隊陣容,其中各自展現著怎樣的雙方心態(tài)?面對70年來美國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奧巴馬第一任期首訪印度,是重外交還是重振國內經濟?作為一個把躋身發(fā)達國家之列視為第一要務的國家,印度如何接納美國的南亞姿態(tài)?請聽中國之聲記 美國總統訪問亞洲本不是什么稀罕事,而這一次,當美國總統奧巴馬平復心情,開始他的第一次訪印之旅的時候,奧巴馬把孟買作為他訪問印度的第一站,并且到當地紀念館向兩年前孟買連環(huán)爆炸的死難者致敬,以此表示一種對印度的支持。除此之外,在這座印度的商業(yè)重陣,會見一些印度的商業(yè)領袖自然也更加水到渠成。從中也許不難感覺到美國所想的,外交更多讓路國內經濟的味道。當4天前剛剛在中選里受挫的奧巴馬去見一度受冷的印度,雙方的相見是相互的噓寒問暖還是各懷期許?對此首先我們還是從美印雙方的外交目標談起。中國之聲特約評論員、南亞問題專家葉海林: 葉海林:我們通常都是在說,奧巴馬總統到印度去訪問他要實現多重目的,其中包括進軍印度市場,包括跟印度達成一種戰(zhàn)略上的合作關系,能夠平衡中國的崛起,以及在防務上通過跟印度簽訂大宗防務訂單來試圖擠走俄羅斯。但是我們看到,盡管這些目標有軍事上的、有外交上的、有經濟上的,但是所有的這些目標很矛盾,我們知道在沒有矛盾的情況下,也就是說所有的外交目標可以同時達到,而且不以一個目標為另一個目標讓路的情況下,其實它本質上所追求的目的是沒有區(qū)別的,換句話說,美國可以同時得到三個水果,而這三個水果全是美國的,美國并不需要用一個水果去換另外兩個水果。 葉海林:我們也注意到這次外交活動是在美國的中期選舉之后的,任何的外交勝利對于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非常有限,美國的公眾并沒有世界眼光,美國的公眾投票的時候選擇的是能夠為自己帶來好處的人,他不太在乎美國在國際社會上外交政策外交路線到底是什么,能夠給美國帶來多大的全球戰(zhàn)略收益,這不是美國公眾關心的問題。第二個美國也認識到一次美國的印度之行,對于印度來說可能是戲劇性的,所以印度的媒體認為,這堪比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但是對于美國來說只不過是一次外交活動而已。 實質上印度眼下約百億美元軍火大單讓美國直接入袋,也許更能吸引美國人的注意。而對印度來說,他能從美國那里讓需求獲得滿足嗎? 葉海林:印度對于美國的需求也是非常多元化的需求,最主要的一個需求是印度需要美國幫助印度提升它的大國地位,這種大國地位既包括核地位,也包括它所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地位。那么在其他的事情上,有沒有美國印度都可以開放市場,有沒有美國印度都可以買到相對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有沒有美國印度都可以獲得所謂民用核技術,印度實際上對美國的需求是希望美國承認印度是一個世界大國,并且以一種對待世界大國的方式來對待它。 葉海林:印度將向美國采購總價值約30億美元的反導系統,這個反導系統應該從現在透露的信息來說是包括三個部分的,一個是美國雷神公司的愛國者三,作為一種高空反導系統主要是用來應對洲際導彈或者遠程導彈的,它的指向非常清楚,因為在印度所有鄰國當中,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遠程導彈的發(fā)射能力那就是中國。另外印度還會向美國和以色列共同采購兩款反導系統,就是以色列拉菲爾公司開發(fā)的,含有美國技術的大衛(wèi)投石鎖系統和鐵穹系統,形成這種高中低三空搭配的這樣一種作戰(zhàn)模式,用戰(zhàn)略空運的方式增強它的邊境作戰(zhàn)力量,這也是印度過去20幾年來一直想要加強,但是受制于本國的航空工業(yè)發(fā)展,始終沒有取得突破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