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1963年9月生,現年47歲) 基層淬煉,身下心下 針對這次雙向交流的舉措,有觀察人士注意到此次干部交流出現了一個新變化,不是以往的“交流掛職”,而是“交流任職”。從“掛職”到“任職”,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卻大為不同。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這是干部管理制度的一個新探索。 有專家稱,掛職干部大都只任虛職,下基層后沒有實權;因時間短無法融 另一方面,基層一線是磨練意志、增長才干、提高能力的大舞臺,是干部鍛煉成長的主陣地和建功立業的主戰場。誠如習近平所言,選派中央部委干部到省區市交流任職,體現了在實踐中培養、鍛煉、交流、選拔干部的導向。 此舉也正表明,中央要通過在基層的工作實踐,淬煉中青年干部,努力構建基層一線黨政領導干部培養鏈。中國社科院教授莫紀宏指出,這說明今后國家在選擇干部時,更重視候選者的實踐經驗,將來的官員將不再重復“從書本到書本,從機關到機關”老路線。 這次中央部委與省區市干部雙向交流任職工作,受到高層高度重視。10月11日至14日,中組部特別在北京舉辦培訓班,習近平與學員座談。他提出六點希望,一要身下心下,二要多學多思,三要實干苦干,四要團結協作,五要慎獨慎微,六要淡泊名利。 習近平強調,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是領導干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干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干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對于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增長領導才干、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也指出,中央部委的中青年干部到地方任職,首先要抱著謙虛的態度,拜當地干部群眾為師,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要抓好發展第一要務,在推動科學發展中提高全面領導能力。要勇于擔當責任,在解決實際問題、應對突發事件中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本領。要重視民生、服務群眾,在造福百姓的親身實踐中培養對群眾的深厚感情。要有經受困難和挫折的思想準備,嚴格要求自己,傳播優良作風,做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干部。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黃宗良說:“干部年輕化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干部人事制度的發展趨勢。” 統計表明,中國45歲以下的機關干部比例已經達到七成。從1982年到2007年,全國省、市、縣三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分別下降了8.4歲、6.8歲、5.7歲。同時,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機關干部占到88%,比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提高了78個百分點。 “梳理這幾年的脈絡,可以看出,年輕干部的培養、選拔方式不斷創新,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制度化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宋世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