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經理對個性的呈現往往暗藏著一定的代價,而有這樣肚量和自信的人或許不多,鄒唯便是其中一個。作為國內公募基金主題投資的堅守者,鄒唯的投資哲學很簡單:明確底線,厚積薄發。在他看來,做投資就是基于中長期的前瞻性判斷,對方向有所把握,而后獨立地挖掘主題性投資機會,同時尊重市場,不畏變化,有原則地把握“長短結合”。 今年鄒唯管理的基金成績傲人,截至二季度末,嘉實主題基金以6.34%的 二季度時,鄒唯基于對經濟二次調整的預期和市場短期內難有作為的判斷,果斷減倉至3成,如果說這是一種自信或許不夠貼切,“這更多源自他敢于取舍的肚量。”在業內一位同行眼中,鄒唯“大肚能容”。 底線:大方向看對 “過程和方向不可兼得,如果在長期看對(方向)和短期看對(過程)中選擇,毫無疑問是前者(方向)。”鄒唯非常明確自己的底線。 在過去的上半年,鄒唯以及他的嘉實主題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一季度市場呈現震蕩調整走勢,他提早布局了大農業、軍工等主題;而基于對經濟二次調整的預期和市場短期內難有作為的判斷,鄒唯判斷市場二季度難以創出新高,超額收益主要來源于有限的結構性機會,便快速減倉。 現金為王,倉位管理高于結構管理,是今年來嘉實主題大幅戰勝基準的關鍵。情勢不明朗時,熱情而富有行動力的鄒唯卻很冷靜,果斷降低倉位至3成,成功保全了自己。 在他看來,越是短期的驅動型因素則越復雜,難以把握,而基于合理邏輯下的中長期前瞻性判斷將更有勝券。“但是變化總是難以預料,需要在變化中不斷修正。”鄒唯表示。 而在長短的把握上,鄒唯不是刻意追求完美者。“投資最完美的結果是長對短對,其次是長對短錯,而后短對長錯,最次之為長錯短也錯。”在他看來,第一類的“完美”超越大多數人的能力范圍之內,“所以我的底線就是長對短錯。” 也因此,鄒唯不避諱在三季度對小盤股以及“十一”之后這輪周期股行情與自己預判的偏差。7月以來,中小盤股票沒有隨大盤同步調整,而是屢創新高;十一過后流動性驅動的此輪上漲也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最初對于三季度研判認為在二次去庫存及經濟趨勢的逐漸下降,市場可能創出新低,而政策的二次放松也可能產生市場階段性反彈行情。顯然,進入8月后,房地產的價量回升導致的政策調控預期,致使大盤周期股呈現持續調整態勢;但同時,貨幣博弈與熱錢流入,卻使得流動性成為三季度市場的主導因素。但我一直認為流動性不是主導股市長期運行的主導趨勢,股市長期運行的主導趨勢還是經濟的基本面,雖然說流動性也是經濟基本面的一部分,但是它只是一個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