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是青島人了"
????“啥時候要是能真正成為一個青島人就好了!”從1993年來青島打工開始,來自莒南團林鎮農村的小伙王超就一直有個“青島夢”。
????1995年,王超正式成為潔神洗衣店老板孫善家手下的一名員工。王超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學習洗衣技術。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潔神給員工提供的成長平臺也廣闊起來。苦練技能的王超不僅獲得了全國洗滌行業高級技師,也成為了洗滌工廠副廠長。
????
????如今,王超已在青島娶妻生子、買房安家,對于這一切,王超歸功于企業給農民工準備的發展空間,歸功于政府的好政策、歸功于企業的幫助,使他們圓了扎根青島的夢。
勞動體面當"主人"
????走進青島地鐵一期工程河西段工地農民工居住的活動板房,記者看到,每個房間都安裝了空調,配備了學習桌、電腦,而職工的被子都疊成了“豆腐塊”,床下的鞋子也擺放得整整齊齊。
????施工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積極探索實踐“體面勞動”,想方設法對農民工關愛到位,促進體面勞動的實現。例如,建立了溫馨樓,為單身農民工親屬探親免費提供“溫馨小屋”,慰問住院的員工,組織冬送溫暖夏送涼困補資金活動,夏天酷暑期,免費供應茶水、清涼含鹽飲料,露天作業搭設遮陽棚、配置遮陽傘,節日免費加餐,發放節日費、慰問款、加班補貼和免費節日餐券。
????“農民工收入待遇上給實惠,生活上給體面,發展上給方向,要讓農民工覺得自己也是這里的主人。”中建八局四公司工會副主席余安民告訴記者,該公司不僅專門成立了收集農民工呼聲的協調領導小組,還在2009 年投入近 50萬元專門用于改善農民工的衣食住行。
????余安民介紹,通過公司助推“體面勞動”協調領導小組的辛勤工作,廣大農民工在公司開展的勞動競賽活動中,投入了極大的工作熱情,創造了驕人的業績,為在建項目經濟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 年年底,省科學院高新技術分院、青島市中心醫院等項目通過開展勞動競賽創造經濟效益近 500萬元。
合力撐藍天
????“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工,今年被評為全國勞模,最近又被提拔為分公司黨委書記。我的成長,離不開青島港工會的培養。”這是全國勞模、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徐萬年發出的由衷感慨。
????今年45歲的徐萬年,是青島港的一名農民工,1995 年他從老家沂南來到青島港,在每天工作之余,積極參加青島港工會開辦的夜校,由于工作積極,學習刻苦,逐步成長為全國勞模。
????青島市總工會主席李浩介紹,近年來,青島市總工會積極探索將農民工納入產業工人序列進行管理和服務,深入開展“關愛農民工行動”,努力為農民工排憂解難,維護權益。
????青島嚴格執行欠薪報告制度,推動建立工資保證金制度,對已經發生的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聯合勞動保障等部門進行查處,確保農民工“勞有所得”。僅去年一年,各級工會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職工追償勞動報酬 188 萬元、保險福利 293萬元、經濟補償金117萬元。
????2009 年,青島新確立職工實訓基地7個,基地化培訓職工 1.1 萬名。同時,青島還探索靈活多樣的工會組建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中小企業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中的農民工吸納到工會組織中來。如今,全市已建立起鄉鎮(街道)、社區(村)、非公企業“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全市有 77% 鎮街、82% 村(居)實現了工會組建全覆蓋。
????在青島,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就業服務已經延伸到街道和社區。每個社區都有勞動保障信息員,記錄農民工就業和失業情況,并免費提供職業介紹信息。該市還在農民工較多的中心集鎮、工業園區、大型市場建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中心,提供登記辦證、政策咨詢、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投訴舉報等一系列免費服務。 薄克國??吳留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