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大連輸油管爆炸、南京“7-28”爆炸、數千化工桶沖入松花江……近期各地密集發生工業災害事件。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分析顯示,我國工業災害主要集中在石化、化工、冶金、煤礦和有色等幾個行業。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中的工業危險源不斷增多,一旦形成城市工業災害,損失巨大。 ????業內人士認為,城市工業災害頻發的背后,與一些工業企業尤其是化工企業布局或選址不當密切相關。深究 ????化工廠與居民區混雜凸顯城市規劃與發展脫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一名資深工程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展示了發生南京“7-28”爆炸企業的位置,他說,不可思議的是,這家正在拆遷的化工企業恰好位于三塊比較集中的居民區中間,裝化工原料乙炔的儲罐,跟周邊居民區不足100米。這種建造格局的產生,當地城市規劃部門難逃其責。 ????當前,不少化工廠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被稱為“放置在居民區的定時炸彈”。據統計,遍布各地的化工“定時炸彈”當用不計其數來形容。四年前,原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便顯示,81%的化工石化建設項目布局于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化工炸彈”圍城之困,凸顯城市規劃與城鎮化進程嚴重脫節。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南京“7-28”爆炸事故中,離南京工廠爆炸中心200米至300米處,就有一個家具大賣場,居民區、養老院、幼兒園和酒店,也“緊鄰”爆炸中心。 ????環保部下屬機構一位專家指出,為把高危害性風險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石化基地一般建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然而隨著城區范圍不斷擴大,居民區已開始逐漸“包圍”石化園區。例如,南京揚子石化、上海金山石化等石化企業,在其建設初期均遠離中心城區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以外,而目前居民區與石化工業區的距離有些已不足5公里。 ????盡管工業企業為城市包圍的狀況有歷史成因,但珠三角政經評論員金心異認為,這不能讓政府免責。“城市在向周邊蔓延的過程中,城市規劃部門、工業主管部門應當提前著手,以企業搬遷、城區規劃等手段避免在繁華的城區出現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工業企業。說到底,是政府在GDP崇拜下的短視,為追求城市發展速度犧牲城市安全。” ????金心異同時認為,上述情況反映出一些城市的規劃缺乏前瞻性,城市規劃水平有待提升。 ????一些項目在規劃階段就臨近居民集聚區。例如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項目。2008年廣西欽州市出臺的《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未能充分考慮石化項目對居民區的影響,在5至10公里內將建設3個集中居民區。 ????重化工混亂布局折射“GDP”崇拜 ????“其動力來源于能拉動GDP。”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周維富研究員說,有的時候,一兩個企業和項目就能決定一個地方的命運,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地方政府出于財政收入考慮、政績考核“引導”,都愿意發展產值大、稅收高的重化工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國各地化工、石化項目紛紛上馬,大多布局在江河湖海沿岸和人口稠密城市近郊。目前,至少有數千家化工企業處在居民區包圍中,或者城市飲用水源的上游。 ????2006年中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的結果顯示,總投資約1萬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國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也警示,遼東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等局部海域污染嚴重,而這些海域附近正密布著近年建成的大小化工園區。 ????金心異認為,“千軍萬馬爭上重化工”,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產業布局方式,不但可能加劇重化工業未來更大的產能過剩,還給沿海生態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來自東部沿海的一名地方干部算了一筆賬,“如果我們能啟動上馬一個年產鋼千萬噸的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年新增工業產值520億元,意味著我市GDP翻一番。更為重要的是,將產生1.5至5倍的巨大拉動效應,帶動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下游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近200種相關產業的發展。” ????知名媒體評論員秋風說,在“GDP”崇拜的影響下,有些地方政府明知道沒有合適的土地去建設重化工業,但仍不顧對當地環境、居民安全造成的負面影響,執意上馬項目。 ????公共安全不能總是淪為“事后” ????金心異認為,地方政府要主動盡到“監管者”職責,而不能靠血淋淋的事故倒逼,讓公共安全總是淪為“事后”的宿命,從而失去群眾的信任。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工業事故頻頻發生,也與政府監管和高危行業防控管理息息相關。金心異說,這些城市工業事故大部分是“人禍”,直接起因是高風險行業忽視風險、盲目追逐利益而缺乏安全意識,但在對這些高風險行業,有關部門卻并沒有發揮應有的的監管作用。 ????南京“7-28”爆炸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在開挖之前,代表政府一方的邁皋橋街道以及原南京塑料四廠人員,都曾警告拆遷者地下有丙烯和煤氣管道。在實際的開挖中,丙烯管道的所有者南京金陵塑膠化工有限公司,還派出生產經營部一位副部長到現場指導。 ????當地一些群眾、專家反駁說,既然政府事先對野蠻施工的拆遷方進行過“警告”和“指導”,悲劇為什么還會發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說,政府監管流于形式。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近日發生的“松花江化工桶”事故中。《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之后,讓松花江休養生息的說法,屢屢被當地政府提及,國家環保部在此次事故通報中指出,永吉經濟開發區地處吉林市飲用水源江段上游,“選址不合理”。但近四年來,永吉縣反而派出更多的招商隊伍,為永吉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提速。 ????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教授說,為了顧及經濟利益,地方政府往往在環境政策調控和監管上容易出現失靈或部分失靈的狀況。 ????政府監管失職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知名媒體評論員秋風認為,一些地方政府給予了企業特權,其中包括了環境特權,實際上是政府在放縱企業,其結果是企業喪失了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每個月至少10起?城市工業災害事故正密集發生 ????專家認為,對城市威脅很大的工業災害目前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甚至缺少必要的評估。 ????每個月至少發生10起工業事故 ????近年來,我國各地工業災害事故頻頻發生,特別是今年以來已連續發生多起嚴重污染環境、危及人員安全的事件。 ????7月16日,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引發火災,數萬噸原油入海,危害到當地的漁業和養殖業。7月28日,吉林市永吉縣兩家化工廠的7000多只原料桶被沖入松花江,引發水質污染的化工危機。同一天,因盲目施工,南京發生丙烯管道爆燃事故。時隔一天,廣東東莞發生人為偷排氯氣事件,經下水道揮發近1公里遠,數萬人險遭毒害。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造成巨大社會影響的工業災害僅廣東、江蘇、吉林等省就遠不止于此。1月17日,吉林市龍潭區的吉星化工廠發生火災并引發爆炸,百余輛消防車歷經2個多小時才將火勢撲滅。2月,蘇州聯建科技出現員工集體中毒事件,134人受影響,其中40多人住院治療。3月18日,廣州黃埔石化總廠發生重大火災爆炸,一度引起周邊群眾恐慌。 ????事故頻發暴露出我國工業災害問題比較突出,形勢較為嚴峻。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分析顯示,我國工業災害主要集中在石化、化工、冶金、煤礦和有色等幾個行業。特別是石化行業,具有生產工藝復雜多變,生產裝置大型化,過程連續化,原材料及產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蝕等特點,其事故發生往往會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或環境的嚴重污染。 ????根據環境保護部門提供的最新報告,今年上半年,我國每個月至少發生10起導致嚴重污染的工業事故,這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50%。 ????老工業區逐漸城區化使危險系數加大 ????“南京‘7-28’爆炸如果不是發生在市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就會大大降低,引發社會恐慌的程度也不會如此嚴重。”江蘇省安監局一位工作人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說。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不斷向周邊蔓延,不少原本處在城市邊緣的老工業區已逐漸被城市包圍。近期發生的多起事故,已凸顯當前工業災害日益城市化的新特點。 ????發生南京“7-28”爆炸的南京原塑料四廠位于棲霞區所轄的邁皋橋地區。在這次發生爆炸的南京原塑料四廠周邊,早在10多年前集聚著多家化工廠和地板廠、石料廠、液化氣廠、加油站等。而這些工廠均是30多年前才陸續興建的,那時邁皋橋地區還是一片農村景象。 ????隨著南京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皋橋地區的工廠被政府陸續外遷,興建了大量的居民小區與商鋪。正是這樣的歷史變遷,使得由化學原料輸送管道盲目施工引發的南京“7-28”爆炸發生在了人口密集的市區。 ????上海是我國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市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2至3萬人。然而,由于城市擴容,目前上海仍有不少危險工業企業留在市區,并與居民區混雜,甚至有的工廠設備陳舊老化。 ????據有關資料顯示,上海市生產或生產中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單位就有15000余家,還有相當數量的有毒有害物質經鐵路、公路、內河、海運等不同的運輸方式運抵上海,在上海中轉或貯存,這無疑使上海發生工業事故的危險性和可能性增大。 ????除去經濟損失,還帶來社會恐慌 ????南京“7-28”爆炸時,身在辦公室的柳金強親眼目睹了破碎的玻璃擦身而過。事故當天,他就放下手頭生意驅車趕回了浙江老家“誰知道接下來會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故,還是離開一陣再說。”柳金強說。 ????不同以往的是,城市工業災害除去企業自身損失,往往會給周邊的居民造成巨大附帶損失。這種損失如何善后,成為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題。 ????南京“7-28”爆炸后,《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爆炸點周圍大量房屋門窗盡損,有的甚至墻面龜裂,一些商鋪的廣告牌已被氣浪沖擊得面目全非,室內一片狼藉。 ????大連輸油管爆炸事故中,數萬噸原油入海后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目前清污費用及對養殖戶的賠償就高達數億人民幣,而這一事故對大連旅游業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 ????除去經濟損失,城市工業災害產生的社會恐慌同樣值得重視。 ????吉林市市民孫鳳俠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近五年來,因化工污染經歷了幾次恐慌。2005年,吉化雙苯廠爆炸后,她的弟弟再也不敢回自己位于化工區附近的房子里居住,在姐姐家里住了小半年,后來把房子低價處理,又在市區內高價買了一個房子。 ????“高損失性是城市工業災害不同于普通工業災害的一大特點。”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說,“近年來,城市災害系統中自然災害己引起社會關注,但對城市威脅很大的工業災害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甚至缺少必要的評估。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發達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中所經歷的城市工業災害高發之苦。事故不遏制,國家形象、城市形象、勞動者社會地位和健康無疑將受到影響。” ????觀點 ????寧“過”勿“缺”專家提出高危行業“過度防控”理念 ????針對近年來頻發的化工等高危行業工業危害事件,有關專家建議,既要重新審視重化工業企業布局問題,探索更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思路,同時,也要在管理中進一步強化從嚴管理的理念,寧“過”勿“缺”。 ????應逐步調整高危企業的不合理布局 ????一些環境問題專家認為,盡管目前一些高污染企業在布局上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可是由于這些企業規模都非常龐大,要搬遷企業并不現實。但從城市長遠發展和市民安定角度考慮,可以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逐步解決因布局而形成的諸多問題。 ????一是有計劃地調整城市整體規劃,對居民區進行逐步遷移。有關專家認為,在目前的工業布局不能輕易改變的情況下,逐步將一些居民區有步驟地遷出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選擇,它的成本要比搬遷一個大型企業低得多。比如近年來,吉林市政府結合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在有計劃地將化工區內的居民進行部分遷移,同時,在房地產政策上進行傾斜,鼓勵開發商在化工區以外的土地中進行開發,而對化工區內的房地產開發進行了一系列的限制。 ????二是以園區化思路構建新的沿江高危企業布局。除了有步驟地進行居民區的搬遷外,一些專家也指出,對于高危行業的產業布局要堅持園區化、集聚式發展的思路,對于舊有的企業布局和新建項目進行合理規劃和調整。 ????有關專家也認為,走園區化道路對于解決化工等環境污染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采取園區化的方式,將使園區內的化工企業共享污水處理等環保配套設施和其他公共設施,減少環保方面的投放,并可以進行有效的環保監督和控制。 ????三是分門別類地進行空間布局調整。東北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學院教授陳才認為,在進行沿江高污染企業規劃布局時,要考慮分門別類。對于一些存在著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在布局中,一定要遠離城市,對舊有的不妨搬遷,對新建的一定要建在偏遠的地區最好是山溝里面。在高污染和高危行業的企業布局中,也要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要把企業的布局與城市未來的空間發展結合起來,避免出現本來建在偏遠地段的企業,在未來幾年后又面臨著與城區相融的尷尬。 ????“過度防控”的原則就是寧“過”勿“缺” ????對于高危行業防控,寧“過”勿“缺”“過度防控”是建立化工污染事故“三級防控”體系的有效措施。 ????吉林石化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度防控”的原則就是寧“過”勿“缺”:寧可防控過度、過頭,寧可投入巨額資本,寧可防控裝置建完后幾十年也得不到利用機會,也要完善環保設施,根除事故隱患,以求從裝置防控的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 ????由于建立防控裝置投入較高,一些化工企業僅僅盯著企業效益,存在僥幸心理,缺少加大環保設施投入的積極性,這是導致化工行業污染事件頻發的一個重要根源。專家建議,對于高危行業的企業來說,必須進一步強化這種類似吉林石化公司“過度防控”的理念,把安全生產和生態環保問題放在經濟效益之前,確保安全第一。這需要進一步提高化工企業的領導者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尤其是一些民營的化工企業。政府也應該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從制度上保障企業樹立“過度防控”理念。 ????一些專家表示,在科學安全環保的規劃布局之外,唯有依賴安全監管制度和增強企業的安全自覺意識,才能盡可能消除群眾對工業危害的恐慌。有些地方政府機構和企業在享受著重化工時代紅利的同時,沒有同步重視其對公共安全的潛在威脅。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在招商引資時,把好安全觀,對一些安全隱患較大的企業嚴格把關,嚴格執行環評制度,不能為了短期利益無視公共安全;二是對于高危行業的企業,一定要建立更嚴格的檢查和監督機制,堵塞安全生產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認為,減少城市工業危害事故的發生,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還需要重視對職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知識、技術水平和排除事故的能力。 ????應建立類別化的應急事故處理預案 ????在城市危險源無法或很難遷出的情況下,更應呼喚城市防災體系的建設。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完善目前城市工業危害的防災和應急事故處理預案。 ????吉林化工學院化工系李健秀教授認為,目前國內高危行業的應急事故處理預案基本上都是框架性的,往往都需要依據現實情況進行現場處理。對于化工等影響巨大的高危行業,應該對應急預案進行細化再細化,力求把每個能想到的環節都想到,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到,尤其是在事故處理中,對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炸等的種種可能都需要進行充分考慮,在事故處理環節,就要同時開展防止次生事故發生工作。 ????同時,專家們也提出應該建立一個類別化的危險化學品應急事故處理預案,區分不同污染源的性質,制定出幾類相應的處理預案。每個高危企業也都要制定一套針對本企業的應急處理預案,充分考慮本企業在布局、設施、產品等方面的特殊性,拿出可具體操作的細化的應急預案。這些措施需要盡快加以操作落實,并納入應急預案的長效體系之中。 ????專家表示,在應急預案中,也應包括對行業內有安全風險企業的調查情況。目前,各地制定的應急預案中多數只是對可能發生事故后的情況和組織形式加以預計,卻很少有翔實的關于每個存在環境安全風險的廠礦企業、電站等設施的調查,逐個對企業開展的可能污染調查更是缺乏。因此,一旦發生像中石油吉化這樣的污染事件,往往措手不及。 ????有關專家建議,可以考慮從國家及地方兩個層面支持城市工業化災害的綜合研究,并組織開展綜合減災和事故處理的預案編制。城市工業災害應急預案應在深入調查和預測的基礎上,制訂法規,并建立權威性的救援指揮機構,以便把各種救援力量(如公安消防、化救、部隊防化兵、救護、氣象、衛生、環保、通訊、工程救險及交通等)組織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