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近年來一直重視艦艇的抗水下沖擊能力,對新型艦艇都要進行類似試驗。(資料圖) 甘當“黑臉判官” 2005年11月,在某型獵雷艦系統試驗中,獵雷艦成功滅掉被鎖定的水雷。返航后,工程師許海昀連夜對試驗數據進行收集處理。當處理結果擺在面前時,他不由驚出一身冷汗——獵雷艦的懸停控位精度與戰技指標要求相差20米。 然而,試驗數據一經公布,立即引 試驗分析會上,雙方唇槍舌劍,展開激烈爭論。 “如果是測量系統有問題,我們當然會很‘掉價’,但面子事小,家國事大。如果艦載導航設備精度不可靠,明天損失的可能就是獵雷艦,丟掉的可能就是官兵的生命……”面對對方的強硬態度,試驗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季新據理力爭。最終,雙方一致決定:重新試驗。 幾個航次的試驗,問題終于“浮出水面”:艦載導航設備不能正常接收岸基信標臺的差分信號! “今天試驗場上的烽火硝煙,與未來海戰勝負相關、與官兵生命生死相連,我們如果試驗中把關不嚴,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該所政委王先舉的這番話,道出了全體試驗官兵的心聲。 隨著新型水中兵器快速發展,該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海軍戰斗力生成負責、對未來戰爭勝利負責、對參戰將士生命負責”,是他們的莊嚴承諾。為此,他們敢于唱“黑臉”,也經常與工業部門攜手共克難關。 某型魚雷空投附件,是一型從國外引進的先進設備。在進行定型試驗時,卻發生了因降落傘打不開導致魚雷摔壞的意外。該所某技術室主任姜培林帶領課題組研究發現,魚雷空投附件的電熔開鎖裝置不可靠、不穩定,導致降落傘不解鎖、打不開。他發現引進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和質量問題。 “一定要讓工業部門了解真實情況。”姜培林連夜起草了一份詳細的調研報告,建議取消該型空投附件進口。很快,工業部門進行專題研究,采納了他的建議,及時中止了該型設備的進口。事后,工業部門一名負責人激動地說:“沒有你們強烈的責任心,國家花巨資進口的設備,可能就是一堆廢品。” 笑對生死試驗 2007年10月,某型艦艇水下抗沖擊爆炸試驗第二航次緊張展開。隨著起爆命令下達,起爆控制項目總師董忠臣用力按下起爆按鈕。然而,時間一秒一秒地滑過,海面上平靜依然,戰雷沒有爆炸! 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空氣仿佛凝固……試驗現場指揮員陷入了兩難境地。面對險情,寧永成和董忠臣對起爆系統進行仔細檢測,初步斷定戰雷內有一道保險沒有解除,起爆能源無法加到電雷管上,因而未能成功引爆。 “風險再大,也不能把隱患留在海里,啟動未爆戰雷打撈預案!”經過科學分析后,寧永成果斷做出決定。 這是一次生死考驗。電磁干擾的不確定性,風浪中的不規則晃動,都有可能引起戰雷爆炸。打撈組成員、試驗員劉建友小心翼翼地解下電纜接頭,接上短路保險接頭,完成了斷開電纜的第一步。隨后,戰雷被一點點拖出水面…… 此時,艦船上只留下寧永成、董忠臣等少數參試人員,其他人已經全部撤離到安全區域。在進行全身靜電防護處理后,拆雷正式開始。董忠臣深深吸了一口氣,手把手地指導劉建友慢慢擰動戰雷起爆裝置的螺絲。 斷開各種連接、取出聚能起爆裝置……一系列動作完成后,官兵們凝重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一場危機化解了。 在該所,像董忠臣一樣常年與戰雷、炸彈等危險火工品打交道的科技干部還有很多。工程師宋敬利曾在2天時間內拆除過5枚未爆炸的深水炸彈。事后,有人問宋敬利:“打撈炸彈那么危險,你就不害怕嗎?” 宋敬利微笑著作答:“說不怕那是假話,我也是血肉之軀,也有妻兒老小。可要是害怕上戰場,還是真正的軍人嗎?!” 大海深處牧雷霆,碧海藍天樹豐碑。在硝煙彌漫的試驗靶場上,在充滿風險與挑戰的嚴峻考驗面前,水中兵器科研試驗專家們,用精忠報國的赤子丹心,盡顯當代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記者 張強 通訊員 于貴民 肖德倫) |